标题 | 做好导入环节,敲好课堂教学“第一锤” |
范文 | 王霞 在学校教育中,“课前导入”虽然形式简约,时长不过几分钟,却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理论和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做好“课前导入”这一功课,不仅有利于快速有效地俘获人心、提精凝神,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引人入胜、活跃思维的正引领作用。这既是课堂活动中无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每一个教师必需修炼的“基本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敲好课堂活动的“第一锤”呢? 一、“兴趣导入法”的构建与应用 “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何尝不是如此呢?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虽然对“情趣”元素减少依赖性,但是在进入新课前能够有效激发兴趣,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课堂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以《核舟记》为例。在课堂活动之初,笔者没有直接地进入导入环节,而是展示了多年来自己收藏的几件“微雕”实物艺术品,有“象牙鸟”“骨头马”“粉笔画”“猴子爬树”“橡皮双人舞”等。这些虽然比较粗糙而又普通,却能让学生在认真观察中初步地体悟到微雕艺术的趣味性。此外,还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国内外大师美妙神奇的微雕作品,更是让全班同学惊叹不已。“早在明代有一为微雕艺人王叔远,他用一个‘长不盈寸的小核桃做了微雕,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大苏泛赤壁,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如此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大家良好的学习期待。 二、“情感导入法”的构建与应用 现代心理学和认知学认为,影响人的实际行为的因素,主要分为“智力型”和“情感型”两大类,后者虽然不能直接地进入行动之中,却往往以独特的情感方式,在“指向、稳定、强化”中发挥不容忽视的“正引领”作用。这就是说,情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课堂导入亦同此理。 以《散步》课堂导入为例。笔者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转载央视曾经连续播放的一则公益广告《洗脚》,以此导入:在中华民族传统中,一向讲求“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天下父母是无私的。作为子女,我们更应满怀感恩之心,并像这则广告一样,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下去。其实这种感恩行为真的很简单,为父母梳梳头、洗洗脚,陪父母散散步、谈谈心。你曾经做过这些吗?你准备去做这些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莫怀戚的一篇经典散文《散步》,即使再简单不过的散步,也能让你切实感受到蕴藏其中的浓浓至爱亲情。 三、“问题导入法”的构建与应用 “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不仅如此,“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课堂提问是教师手中掌握的一项“常规武器”,如果问得“巧”问得“妙”,不仅可以较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秩序,引领学习活动,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以《愚公移山》为例。笔者在上课伊始提出如下两个问题:在人生旅途上,如果有一块难以逾越的“拦路虎”挡住了前进的道路,你会怎么去做? 是想方设法扫除它,还是重新选择另外一条路绕道而行呢?如果你就住在半山腰上,前面有一座大山恰好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山之路,你又会怎么去做?究竟是选择挖去这座大山,还是选择搬家离开呢?以此让学生以多人小组为单元,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开展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活动。待时机成熟之际,适时引入新课内容《愚公移山》,课文教学结束后,结合导入问题就文中现象再次讨论,从前后对比中加强认知和感悟。 四、“故事导入法”的构建与应用 与问题导入有所不同,故事导入虽也属于“语言导入”,但侧重以“讲”导入,而前者侧重以“问”来引领思维。当然这种“讲”并非一般性语言描述,而是通过讲述有情趣、有内涵、有针对性的故事情节,或引领学习思维,或濡染学生情绪,从而在自然顺畅中导入课堂新学程序。 以《老王》为例。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讲述了《高贵的施舍》故事:一位失去右臂的乞丐向人乞讨,女主人并没有直接把钱给他,而是让这位乞丐把自家的砖头从屋前搬到屋后。待乞丐把这些活做完后,她付给这位乞丐20元钱,并且说这是他应得的“劳工费”。多少年以后,这位乞丐通过努力成为一位大老板,为了感谢女主人当年的良苦用心和那份“高贵的施舍”,他特意来请女主人搬进城市生活,可后者谢绝了这种好意。帮助别人不应有施舍之意,要平等互助、相互尊重,这种帮助才更有价值和意义……如此导入,既感染了学生,又做了良好铺设。 五、“活动导入法”的构建与应用 “儿童的智慧多出自于他们的手指尖上。”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初中生不仅思维活跃度较高,心态更加活泼,活动能力也随之增强起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把各类活动形式善用在课堂导入环节,定能够快速有效地营造课堂活动的良好氛围。 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笔者直接通过检查默写“读读写写”板块中的“疲倦不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截然不同、油然而生”词语这一活动形式导入课堂学习,进而启发学生阅读课文并借助这些词语串联课文内容,从对人生“疲倦不堪”到感受到“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如此截然不同的变化是与莎莉文老师相識有莫大的关系,对再塑生命的老师的敬意也就“油然而生”。通过教师提供平台,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的活动形式,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巧妙融合,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感悟,产生认知,实现问题的生成,实现一种新知的建构学生自然兴趣盎然。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朗诵演示等活动进入课堂。 六、“信息导入法”的构建与应用 自多媒体“登堂入室”以来,以其独特的先进特点和优势功能,不断加强现代教育信息化的特质,同时为校园活动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良好支撑。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把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方式,创设活力四射的教学情境,进而把学生引向善教乐学的课堂活动状态,实现令人期待的先导作用。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首先播放了《渡江侦察记》这一经典电影片段,让学生从精彩的视听盛宴中感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伟壮观场面。那音律、那场面以及那气势,切实传递了一种如临其境的学习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视文互动”方式,进入课文内容的自主阅读阶段。有了这种信息导入后,学生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自觉主动地开展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共享活动。信息导入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开头顺,气势盛”。课堂导入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门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以上述几点为抓手,认真做好并努力做足“导入”功课,能够不断放大“凤头带彩”的良好效应。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幸福中学(226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