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四世同堂》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范文

    李程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是一部“被征服者的‘愤史”。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表现了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讲述了胡同内的祁家、钱家、冠家三家和其他居民的遭际和命运,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还是顺从,舍家为国还是弃国保家,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要求,我对《四世同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做了教学的整体设计:结合小说文本特点和学生阅读反馈,从了解作家作品、交流阅读方法、探讨人物形象、总结作品主题、品读文本语言、探讨文化反思等方面安排阅读与研讨活动,共设为6课时。

    一、阅读准备

    1.阅读时间安排

    《四世同堂》一共三部,近百万字,不仅内容宏大、篇幅较长,而且思想深刻,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面对如此篇幅的作品,不免产生畏难情绪。在时间安排上,指导学生在开始上课前两个月充分利用课内与课外时间阅读。每周末布置学生阅读8节,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给学生阅读。每周末通过摘抄、撰写读书心得、人物吐槽大会、人物形象画等方式,带动学生阅读。

    2.导读内容与目标

    (1)分析鉴赏祁瑞宣、钱默吟等经典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角色塑造的意义。

    (2)梳理小说情节,探究小说主题,反复阅读品味,理解作品的反战主题。

    (3)欣赏老舍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京味、幽默之美。

    (4)深刻理解老舍先生对于传统的反思与期待,批判性地继承和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二、阅读活动设计

    1.读前导:梳理年表走近作者·阅读文章掌握方法

    本节课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由阅读、摘抄笔记等方式了解作家老舍先生的生平、作品和成就,了解《四世同堂》的价值,并大致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

    具体教学环节:第一,“小组合作,走近作者”,以小组为单位,以图片、小故事、名言、作品简介、翻拍话剧和电视剧介绍、名人评语等多种方式简介老舍先生。第二,“阅读简传,梳理生平”,用速读法阅读关纪新先生《老舍简传》,并完成“老舍年表”。“老舍年表”按照时间、地点、重要信息或关键性事件、主要作品四个栏目进行整理。第三,“阅读资料,认识价值”,阅读资料《〈四世同堂〉的价值》,通过初步阅读,了解《四世同堂》的文学地位和价值。最后,“阅读资料,掌握方法”,通过阅读老舍先生《怎样读小说》,做读书笔记,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要点和方法。

    2.读中导:设置活动激兴趣·品读细节赏美文

    (1)读中导第一课时:为家为国实惶惑·犹豫徘徊忍偷生

    《四世同堂》是一部写人的杰作,人物眾多,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本课时聚焦主人公祁瑞宣,探讨分析其人物形象,并由此总结出探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①略读梳理,整理把握,整理“祁瑞宣思想录”

    让学生通过略读迅速在文中找出能够展现出祁瑞宣思想的三句话,从祁瑞宣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祁瑞宣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矛盾痛苦的心态。

    ②精读细节,品读人物形象

    老师展示第四节中祁瑞宣、祁瑞全兄弟对话片段和第四十八节中祁瑞宣、祁母对话片段,从对细节的反复品读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祁瑞宣身上的双重矛盾性。一方面,面对国难危机,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希望能够为国尽忠,能够热血沸腾地投入到抗日救亡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他却不敢懈怠照顾一家老小的职责,不敢放下家庭的包袱,甚至不敢像瑞全一样勇敢地逃出北平,开始新的生活。

    “从本书的哪些其他细节中,你还可以发现瑞宣这样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浏览全书,补充细节,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同时总结更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③比较阅读,理解人物

    将祁瑞宣、祁瑞全两兄弟进行比较,“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同怀一颗爱国之心,为何面对侵略者的铁蹄,二人最初的选择截然不同呢”?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祁瑞宣矛盾痛苦的根源是家庭制度的影响和身为长子的强烈责任感,进而领会老舍在祁瑞宣身上所寄寓的同情和期待。

    ④总结方法,探究其他人物形象

    带领学生进一步总结品读人物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方法。

    (2)读中导第二课时:梳理人物理关系·解读群像明用心

    《四世同堂》极擅长塑造群像,其中知识分子系列人物形象、汉奸系列人物形象、女性系列人物形象、老年人系列人物形象都极富特点。继上节课总结了品读人物形象的方法之后,学以致用,让学生探究知识分子系列人物,梳理不同人物的人生轨迹,体会作者对于知识分子的反思与期待。

    ①勾画“知识分子群像图”,解读知识分子群像

    指导学生按照姓名、外貌、身份、教育背景、性格、命运等几个类目将全书中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梳理,更加直观地看出北平被占领之后,本该是民族脊梁的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

    ②聚焦钱默吟,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用心

    设问“在知识分子群体当中,老舍先生最为推崇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性格特点”,让学生聚焦钱默吟先生,并总结出钱先生舍家为国、刚健勇敢的性格特点。

    “在他的身上,老舍先生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期待和情怀”,引导学生从原文中分析出了老舍先生对民族英勇刚健之气的热情呼唤。

    (3)读中导第三课时:千年古都八载劫难·数十人物尽半凋零

    八年被征服的岁月,带给人民的既有物质上的巨大损失,无数生命的非正常死亡,更有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反对战争与追求和平是本书的重要主题之一。

    ①整理“死亡名录”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姓名、身份、死因三个项目,整理在八年沦陷期间文中记述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被击毙、被强奸、被活埋、活活饿死、被侮辱自杀……全书有名有姓的人物66位,非正常死亡的人数接近三分之一。

    ②涂鸦画报,罗列损失

    小组合作,以涂鸦画报的形式,展示八年被占领期间北平除了大量民众的非正常死亡,还遭受了哪些损失。

    主要从经济掠夺、生活混乱、文化消亡、人心腐坏等几个方面,罗列北平遭受的精神经济损失。

    ③各抒己见,探讨主题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侵略者?”“既然我们应该坚决抵抗侵略者,为何祁家人还会同情日本人?为什么祁瑞宣还要救一号的日本老太婆?”

    “(祁瑞宣)他的心中不由的想起那些残破不全的,中国的外国的诗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无定河边骨;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兄弟……”本书除了用一幕幕惨剧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之外,更伟大之处在于它鲜明的反战精神和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

    (4)讀中导第四课时:幽默讽刺绘丑角·妙语连珠辛酸泪

    老舍先生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精致,幽默风趣,雅俗共赏,形成了独特的“京味”。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本课时重点品味老舍先生幽默风趣、富有“京味”的语言。

    ①“看谁最有北京味”大比拼

    让学生在小说中选取最有“北京味”的人物对话,试着自己读一读,看看谁的北京话最有“京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京味”。然后,探讨分析老舍语言“京味”形成的原因——运用了大量地道的北京口语、俗语、惯用语,用通俗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北京口语来写北京人、北京事。

    ②精读细节,体味老舍语言的幽默辛辣

    分别展示“冠晓荷与祁瑞全对话”“蓝东阳改名”、“大赤包”的两次外貌描写等片段,通过分角色朗读、老师范读、齐读、自读等朗读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幽默辛辣之美。

    ③总结探究,找出特点

    设置问题“老舍先生幽默讽刺的语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出老舍先生语言形成的原因:善用比喻、正话反说、褒词贬用、反讽、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的运用等等。

    3.读后结:去伪存真唤新风·大浪淘沙始见金

    学者李辉、韩经太指出,《四世同堂》“不仅是愤慨于‘国民性的惶惑与偷生,而且沉静地探寻着‘自卫的刺的失落原因”“不仅是眷恋于古远文化的淳厚遗风,而且沉静地探寻着中国人的人格力量的源泉”。《四世同堂》不仅用“京味”的语言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北京城,更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他期待着我们民族摒弃柔弱可欺的形象,呼唤刚健有力的民族之魂。本节课导读目标有二:一是通过梳理总结,了解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城;二是了解作者笔下的北京人以及通过对北京人的描写所蕴含的文化反思。

    (1)小组合作,重绘旧时北京城

    小组合作,找出文中描绘北京城风俗人情的文段,概括老舍先生笔下北京城的特点;然后选取一幅你认为最为打动自己的场景,试一试描绘出来。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北京城繁华热闹、雄美庄严、物产丰饶、生活高雅和谐,简直是“人间天堂”!

    (2)聚焦节日,分析传统文化

    对于个人来说,生日、丧礼等是体现个人存在的重要仪式。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节日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中蕴含着我们伟大民族诸如热爱生命、追求健康、敬祖孝先、尊老爱幼、弘扬正义、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与民族情感的凝结。

    本书中特别注重北京城中节日的描绘,比如中秋节、元旦节、五月节(端午节)等;也围绕祁老太爷、祁天佑、钱太太等人描写了一系列北京人生日和葬礼的环节,通过这些描绘,我们仿佛穿越时间的洪流回到了百年前那个淳朴纯善的时代。但是,被占领下的北平城中,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些个人的重要时刻和传统节日的呢?被占领前后这些重要的节日有什么不同?其中又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心态呢?

    (3)探究民族心态,体会文化反思

    这一环节设置了三个问题,层层深入。问题一:“作者笔下的北京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通过梳理全书,可以看出,作者笔下有一群永远温良恭俭让,永远客客气气,永远有礼貌的,但是却懦弱自私,忍辱偷生,不关心国是,因循苟且,对于自己的文化和国家都没有自信的北平人。

    问题二:“产生这样民族心态的原因是什么?”梳理全书,我们可以看出原因有三:传统的安静儒雅、爱好和平、不关心国是的文化的影响;近代几十年军阀混战的影响;封建传统家庭因素的拖累。

    问题三:“我们怎样才可以战胜这样的民族心态?”老舍先生在本书中用祁瑞宣、钱默吟等众多人物的转变为我们给出了最好的示范和答案:我们应该用“筛子”筛一下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冲破家庭与社会的镣铐,为民族文化灌注刚健勇敢之精神。我们必须“产生一种新的文化,它既爱好和平,而在必要的时候又会英勇刚毅,肯为和平与真理去牺牲”。

    三、阅读反馈与教学反思

    1.阅读反馈

    导读教学完成之后,进行了教学情况问卷调查。一共两个班级,86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主要有:一是文本太长;二是人物众多,人物的关系容易混淆;三是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了解不多,理解有隔阂;四是觉得自己在没有导读的情况下,不能够完全理解文本内涵。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方法可以改进的方面有:应该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应该更加细致深入。学生对于老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希望老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书中有意思的人物很多,希望老师可以带领大家多分析一些人物;希望可以有一些话剧表演活动。

    2.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相长”“教书之前先读书”,是我在这次教学当中最大的收获。要做好整本书阅读,首先需要教师自己反复细读文本,对文本既要有整体内容、情节、主题的把握,又要有对于细节的品读。除了读好小说本身,对于围绕小说和作者的研究性文章也要进行大量阅读。只有在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这本小说篇幅较长,预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造成部分学生阅读只是匆匆而过,没有深入细致地品读文本,比较遗憾。其次,本文人物众多,形形色色,除了新知识分子祁瑞宣、老派文人钱默吟,还有诸如祁天佑、常二爷、李四爷等个性突出又非常有意味的人物形象。同时,诸如“北平之秋”“北平之夏”的描写,单独拿出来就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我们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多安排一些时间,来品读其中的经典片段,通过对经典片段的品读来提升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再次,由于文本长,学生搜索信息、梳理文本能力有限,所以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应该更多地采用,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合作学习。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