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血透患者如何自我护理动静脉内瘘 |
范文 | 王莉 李翠英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 血液透析是当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患者借助这条血管通路能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为提升血液透析效果,在血液透析之后需要患者做好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 1 动静脉内瘘建设的重要性 从临床医学角度来看,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晚期很可能引起全身脏器损害。因此,为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需增强血液透析规律性管理。打造和维护一条能让患者长期、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通路是提升血液透析成效的重要关键,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工作顺利进展的前提。动静脉内瘘(将病人肢体临近动、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之后发展成为血流通道)是进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该通路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命力方面意义重大。 2 自我护理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血流通道是血液透析的关键,但在血液透析后,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还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为减少这些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关注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方式,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的依从性。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种:第一,人口学资料。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对自我护理行为造成一定影响,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水平、文化、透析次数、透析时间等。其中,患者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和血液透析行为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第二,自我效能、知识水平。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过程中的知识水平也会影响人体血管通路的护理。在动静内瘘认知不足的情况下,患者无法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知识。第三,社会支持和心理情况。患者在实施血液透析过程往往会存在负面心理情绪,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等,这些不良心理情绪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而在患者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如果予以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能减少心理因素对血液透析的干扰,更好确保每名患者的健康。 3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的优化对策 3.1 手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手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全面了解手术。第二, 血管护理。手术前需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在术肢进行穿刺、采血、输液等操作,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皮肤清洁。 3.2 手术后护理 手术24h后的护理。术后患者可适当做握拳动作及关节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第二,手术后一天到三天的护理。在手术后的一天到三天对皮肤切口严格消毒处理,定期更换敷料,出现渗血或者敷料液体较多的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敷料,术后14天拆线,敷料不加压包扎。第三,手术一周后的护理。手术后的一周如果患者伤口没有出现渗血和感染的问题,可每天在手术侧手捏握橡皮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5分钟。第四,手术两周后护理。手术后的两周可在吻合口上方10cm的位置上捆扎止血带、弹力绷带,在绑好之后行加压处理,并在术侧手做握拳与松拳交替锻炼,止血带加压时间为60秒左右,松开止血带片刻之后进行加压操作,反复练习20分钟,每日重复3―4次。 3.3 内瘘使用护理 第一次使用护理。第一次穿刺前需要由穿刺技术熟练的护士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轻盈,不能出现反复穿刺的现象。第二, 内瘘穿刺护理。在内瘘穿刺护理时需实现无菌操作,避免出现感染。且在穿刺前还需观察内瘘皮肤是否出现破损和红肿现象。 3.4 透析后的护理 透析结束后要密切观察内瘘是否顺畅,特别是透析后血压低、有腹泻等脱水情况更要严密监测,如果内瘘处理不恰当会引起血肿或者血栓问题。透析后采用压迫止血方式来护理,拔针后将创可贴贴在穿刺点上方,在上面覆盖一个大小适中的无菌纱布,并应用透析专用的绑带缠绕护理,持续20分钟到30分钟。这个过程對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3.5 内瘘肢体的保护护理 透析间期内瘘的保护非常重要。内瘘侧肢体不能提重物、戴手表、持续用力,睡觉避免压迫内瘘肢体,且严禁用于输液、测血压。冬天注意保暖,有脱水等变化严密监测内瘘是否通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