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范文 | 谢红梅 〔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营造平等教学氛围、采用有效教学方式、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掌握科学心理知识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塑造健康人格,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9-0061-0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1]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成为一线數学教师的新课题。 首先,数学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在教给学生一定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消除在教学管理中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特征。 其次,现代教育观认为,创造潜能是人类蕴藏于自身的最宝贵的智力资源,教育的目的就是开发这种资源。潜能开发不仅要借助个人强烈的求知热情,也要有坚定的自信,开发潜能和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塑造健康人格,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因此,笔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充分挖掘提高数学教学效能的方法,从而让教学更高效,达到教学与心育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营造平等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情绪 1.做好课前情绪的缓冲 学生进入教室,由思维散乱到思维集中,这是教学起始点,也是情绪缓冲阶段。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选择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情绪,又贴合教学内容特点的导入环节,能吸引学生眼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每节数学课前,笔者都让课代表站在讲台前,朗读和背诵上一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或上一章知识点的汇总。实践证明:有意识、有计划地让学生回顾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能让学生快速产生积极心理效应,从而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减轻学生对数学课的恐惧和担忧等心理负担。 2.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环境、融洽的教学氛围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它对师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使师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从出生开始就有学习的欲望,在积极情绪下,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更强,对学习本身更有兴趣。这是最好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变成一种内心的满足,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调节师生的情绪,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创造宽松、愉悦、支持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感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真正发挥。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时常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会讥讽或威逼孩子,殊不知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孩子的心灵。我们常说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这个安全首先指心理安全,通过支持、理解、接纳、信任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不仅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关系学生是否能够健康地成长。根据心理学原理——“期待效应”,其实我们教师的手上都有根魔棒,就是对学生的期待、关注和信任,它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物质世界有守恒定律,精神世界也有,那就是:只要教师积极关注,学生就会积极响应。有的教师会说,我付出很多了,怎么没效果?那一定是方法错了、方向错了,这样越用力、跑得越快,离目标反而越远。精神分析有一个核心理念: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关系出了问题。这句话对我们理解师生关系的作用很有启发意义。 二、采用有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培养 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自我解释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很有效的途径。自我解释被定义为学习者向其自身做出解释,以理解新信息的活动。这种具备元认知性质(自我解释、自我监控)的言语活动,即“自我解释”策略[2]。在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解释,以便能引发执行控制过程,促进自我解释,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容易形成。有研究显示,自我解释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任务卷入程度和自我监控意识。 “思维是无声的话语,言语是出声的思维”,当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时,就有机会认识自己是怎么想的,自己的想法是怎样起作用的[3]。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说题”的作用,强化学生“说题”的训练,让学生“说”方法,思考过程。例题:如图1,已知AD∥BC,∠BAD=∠BCD,说明AB与CD平行的理由。 笔者尝试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①读完题目,请同学们结合图形,说说你能看到什么?(如果学生思考有困难,提示有几组“三线八角”)②再将已知条件加进去,你又看到了什么?③再将问题加进去,你需要得到什么?④最后你还缺什么,如何通过已知条件和图形得到它们? 如果学生暂时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笔者往往会挑选思维受阻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自己说出根据已知条件,根据图形和问题,能想到哪里,哪里想不到,帮学生分析他在哪块没有处理好,启发学生。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速度会大大提高。 三、尊重个體心智差异,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如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以此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的相互适应。这有利于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我们的教学不是转变学生的学习风格,而是要很好地适应它,与之相匹配。比如在讲评试卷时,笔者先让学生对着自己的试卷进行订正,写出错因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方法,这让学习风格为场独立型的学生有个自我调整、反思的过程;接着学生上来讲难题,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培养自信心的机会;最后让学生“生生互动”,通过组成学习小组解决中档题,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让学习风格为场依存型的学生有频繁地与同伴和教师互动的机会,这类孩子需要高水平的外在强化指导,需要在学习活动中有明确的目标和结构。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扬长”并“补短”,真正做到个别化教学。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性别带来的心理特性差异。研究发现,男孩子在思维方法上偏重于抽象化,概括能力较强,不拘泥于细节,好问、好动、好想;女孩子在思维方法上多倾向于形象化,观察细致,优柔寡断,有较多的被动意识。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男生,要求重基础,学习扎实,强调解题规范性及准确性;对于女生,则要提供更多在逻辑、想象及猜测方面的锻炼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个体都具有多种潜在的智能,但不同的个体在每种智能的表现上又不同,每个人都有其智能强项和弱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结构组合。而我们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点,因材施教,采取与学生的智能结构以及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积极人格和积极力量的一条基本途径。人的成长是一个探索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并不完全清楚自己会成长到什么程度,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给子肯定和激励,增进他们的积极体验,让他们获得内化意义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批学生总做不出题来,这样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更容易产生由失败引发的无助感、学习倦怠,向往低努力的成功。而这一类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一些推理和想法,教师应让他们大胆表达出来,哪怕错误百出,但其中一定有正确的部分,哪怕很小,也应抓住并适度放大。这也正是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做法。如果展示一张有一个黑点的方形大白纸,多数人会怎样描述所看到的图像呢?“有一个大黑点!”这是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习惯性关注缺点,习惯性找毛病。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这种思维,应该扩展白的部分,当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会发生了。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主张,教师的评价要多关注积极面。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对照自己的过去是进步的,又有不断进步的愿望,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努力、进步后都能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他们进取的愿望和信心。 五、掌握科学心理知识,提升学生自控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能遇到这种情况:当学生解题或思考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特别在考试期间,学生都会这样暗示自己“我想不出来了”(消极自我暗示),结果就真没做出来。于是笔者向学生介绍“自我暗示”,即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动和主观经验的目的,它又分消极和积极两类。认识这个原理后,学生都学会了这样告诉自己(积极自我暗示):“我思维暂时受阻,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我只要通过我学习到的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着手把这个受阻点疏通,这样我就做出来了。”一旦选择了积极暗示、积极期待,这时学生内在的潜能就被启动,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一些元认知的知识。元认知是个体对于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与监控,是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4]。 例题: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7 B.7或8 C.8或9 D.7或8或9 (1)制定元认知计划:根据目标(题目或问题)制定计划,预计活动的结果并选择策略。学生初步制定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这一解题方案,得出另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再找到它与原多边形的边数之间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 (2)元认知监控实施:指排除干扰,坚持目标,坚持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才做其他事情。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学生得出另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八边,下面如果直接去思考八边形加一个角,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此时学生应积极鼓励自己并调整思维方向——正向思维受阻,可以尝试将问题反过来想,即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了另一个多边形,原多边形与另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之间的等量关系,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出答案。见图2。 (3)元认知评价:指对学习或思维结果的合理性的分析。这个也正是大家平时常提及的“反思”,有学生评价,此题让自己体悟到,对有些数学问题,若正向思考受阻,应透过现象,抓住特点,用逆向思维去揭示问题的本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训练了逆向思维能力,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健康教育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维度,将心理理论引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天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庞维国.学习“粗心”现象的心理实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19-21. [3]杨丽华.将“说题”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2013(1):2-4. [4]魏晓旭,金洪源.心理健康与潜能开发的元认知策略[M].沈阳: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初级中学,湖州,313200) 编辑/张国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