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乡土资源与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有机融合的路径
范文

    袁珲瑶 陈宛玉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从单一化“传授课程”转变到多元化“开发课程”,随着新高考的改革与落实,生涯规划逐渐成为高中学生的重要课程,本文立足于此背景,聚焦广东省阳春市的乡土资源,尝试将当地的饮食、历史、农业和企业资源与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有机融合,开发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乡土生涯课程,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探索专业兴趣,以鲜活教材引领学生探索职业兴趣,以独特资源带领学生探索个人生涯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生涯规划课程;新课改;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6-0042-03

    一、引言

    生涯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话题,生涯教育是一个终身发展的理念,生涯规划课程则是开展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随着新高考拉开序幕,高中生生涯教育开展的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广泛,既包含学业规划,也包含职业规划;既重视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也强调对学生生涯决策的指导[1]。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涯规划教材不统一、部分地区生涯教育的师资匮乏、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让一些教师对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摸不着头脑”[2]。面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带来的新挑战,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新课改理念,开发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不断丰富生涯教育的课程资源,才能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和感受生涯教育,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意识,促进学生个人生涯的发展。鉴于此,本文聚焦于乡土资源在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探讨乡土资源与生涯规划课程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

    二、乡土资源与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有机融合的意义

    (一)可能性

    乡土资源是指人们出生久居地域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包括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生活经验等[3]。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乡土资源,这些独特的资源都可成为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珍贵素材。适当开发与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将当地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和历史变迁等资源渗透到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课程上,能够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或参观自己家乡的景观和古迹,增加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4]。渗透与融合乡土文化资源,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家乡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和名人逸事等融合到生涯课堂当中,能够让学生零距离、亲体验生涯教育,唤起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的兴趣和重视,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这些乡土资源既可以作为课程引言和课堂导入,又可以作为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作为其他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途径,不仅能吸引学生对生涯课程的兴趣,还能改变部分地区生涯课程内容“脱离当地学生实际”的现象,因而教师要带着发现的眼光,挖掘乡土课程资源,让乡土资源发挥其应有“价值”,真正做到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

    (二)必要性

    国务院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应该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指导[5]。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也指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包括对高中生进行升学就业选择和准备的指导。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强学生的选科指导和生涯指导,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和重视学生发展指导。这些政策的出台都表明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愈发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这充分调动了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增强了地方课程的自主规划性。其中地域的环境资源和乡土的社会文化资源等都可成为校本课程强有力的延伸资源,尤其是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课程,需要学生在实际中唤醒自我发展意识,在实践中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6],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探究个人生涯发展。因而有必要开发和渗透乡土资源,丰富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资源,以应对新高考改革下生涯规划课程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三)价值性

    乡土资源与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机结合,既响应了新课改“活用教材”的号召,又体现了生涯教育自我追寻和终身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推广价值。两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促进生涯规划课程的不断创新和有效发展,有利于高中生对生涯教育从“高高在上”的印象转变为“贴近生活”,使生涯规划课程从“脱离实际而谈生涯”转变为“为了实际而谈生涯”,使教师从“墨守成规、无从下手”转变到“与时俱进、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当地乡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和服务家乡之心。

    三、乡土资源与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有机融合的途径

    (一)利用乡土饮食资源,激发学生对生涯课程的兴趣

    民以食为天,利用与开发乡土的饮食资源,能有效增进学生对家乡美食和土特产的了解,激起学生对本土生涯规划课程的兴趣,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的有效途径。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阳春市美食数不胜数,品种多样,在利用饮食文化资源时,可让班级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搜集当地的美食、土特产、饮食习惯等资料,开展“家乡饮食文化之旅”,作为课程导入或热身活动,引出主题。同时可让学生通过调查或采访来了解家乡传统美食传承人的生涯发展,采访他们“子承父业”的原因和个人生涯发展的意识及需求等,引出学生对自己生涯发展的思考和探索。还可以安排定期的课外实践,让学生在课后或假期亲自品尝和制作家乡美食,组织义卖或营销活动,让学生分組比赛,既能让学生学习如何制作家乡美食,传承制作方法,又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涯课程的真实性和具体性,还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规划意识、团队意识、劳动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探索专业兴趣

    1.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如阳春市的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八甲白水瀑布、花滩森林公园、烈士纪念碑、凌霄岩、风景名胜区等,让学生在游览和参观当中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挖掘对不同学科的兴趣,探索个人专业兴趣,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做出生涯决策,进行选科和专业选择。

    比如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让学生从历史学科角度来了解、学习它的起源、经过,从地理和化学学科角度来学习解释凌霄岩、崆峒岩钟乳石和矿物质的形成及成分,从政治学科角度学习高村特色乡村建立和国家政策的落实,还可以从生物角度学习花滩森林公园的动植物生长发展,等等。学生可自行挑选和结合感兴趣的学科撰写心得体会。这种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科知识,培养调动与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能进一步挖掘他们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为高考选科和专业选择的个人生涯规划做准备。

    2.讲述家乡的历史人物

    除了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或实地考察来讲述家乡的历史人物和著名的历史事件,挖掘名人身上良好的品质特性,发掘历史事件隐含的价值观念,将其渗透到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课堂当中。

    阳春市历史名人有知名知县谢仲坃、才子谭敬昭、元末农民起义首领莫益兰等。以谢仲坃为例,生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出身清贫,聪颖勤学,立志做个循良官吏,其在任官期间,平反冤狱200余宗,为当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自带干粮下乡调查,他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在职时的兢兢业业和为家乡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和精神值得同学们学习。以家乡名人作为生涯榜样,鲜活生动,贴近实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家乡的自豪感,激起学生们积极学习的情感[2]。

    (三)利用乡土农业资源,挖掘职业兴趣

    阳春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季风地理位置,土地肥沃,资源十分丰富和充足,加上水利设施齐全,境内交通便利,农业生产的潜力大。近年来,阳春市逐渐形成一体化的农业发展链,农业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这些都是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可开发的珍贵资源。

    以春砂仁种植为例,春砂仁是非常有名且珍贵的中药材,有健胃强体之效,是“四大南药”之一,但由于种植的人数少,种植技术没有更新,也没有形成专业的产业链,因此其目前的产量较低,缺乏知名度和推广度。高中生的生涯课堂可以联系当地春砂仁种植的农民和相关单位,模拟出“种植部门”“收购部门”“销售部门”一体化的产业链,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根据不同的部门设立不同的职业岗位,例如有“种植技术人员”“收购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宣传大使”“新媒体人员”等,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报名不同岗位,不仅能让学生零距离体验不同的职业,在实际岗位和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探索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兴趣,有利于进一步规划个人发展,并且还能让他们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收获,唤醒他们乐于劳动、善于劳动的意识。

    (四)利用乡土企业资源,制定个人生涯规划

    教师可充分利用和开发乡土的企业资源,开展体验式生涯教育,与当地企业单位合作交流,拓宽教学活动渠道[7],如与连锁企业碧桂园房地产、本土企业嘉华牛奶有限公司、新兴企业蚁力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前往参观企业的内外部结构,了解不同的企业有哪些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有哪些招聘要求和专业要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及人才需求;或邀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代表人来学校开展讲座,讲述企业文化、创业的历程、对人才的要求等,用新颖多样的方式开展生涯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生涯发展目标投递“简历”,明确目前自身的优缺点和兴趣点,通过实际模拟操作,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生涯目标及其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制定针对性强的生涯规划。

    四、总结

    新时代、新课改、新高考意味着“新教材”“新模式”“新方法”,意味着要从传统讲授、墨守成规的生涯规划课堂中跳脱出来,有效利用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只有将其有机融合到生涯规划课程当中,“新教材”才能真正为生涯教育所用,“新模式”才能真正为学生个人生涯发展所用,“新方法”才能真正为教师创新生涯规划课程所用,教师要带着发现的眼睛,发现独特且珍贵的乡土课程资源,构建高效、实际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让学生近距离、零距离体验生涯教育,让生涯规划不再是纸上谈兵,让生涯课程不再因为资源不足而放弃开设,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生涯教育。

    注:本文通讯作者为陈宛玉。

    参考文献

    [1]闫宁宁,李军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14-216.

    [2]陈瑞燕.浅谈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中渗透家乡文化资源[J]. 教育,2018(35):39-41.

    [3]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 中国教育学刊,2009(1):81-84.

    [4]樊江峰.依托地方人文自然资源? 研究开发乡土校本课程[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53-254.

    [5]谢韦韦,明道毅,秦锐.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可开发策略探析[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2019.

    [6]刘秀华.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72-74.

    [7]楊小可. 凸显中职德育课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特色——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为例[J]. 新课程(中旬),2014(4):8-8,10.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桂林,541004)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