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
范文

    【摘要】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过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青春期的到来影响着初中生的心理活动,也触动着他们的生命体验。性的成熟和成人感的产生,使初中生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对生命的好奇,渴望重新认识生命,认识生命的神秘部分。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需借助系统化、连续性的课程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直面青春期,勇敢地迎接“暴风骤雨”,智慧地完成“心理断乳”,充满信心地发现新的自己,从而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0-0017-04

    【作者简介】缪涵蕊,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京,210019)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一级教师。

一、初中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基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与生命体验的需要

    1.理解初中生“半孩童半成人”的生命体验。

    青春期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把青少年的这个时期与幼儿的生理断乳期相比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初中生急于摆脱儿童的身份,追逐成人感,然而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初中生的社会角色依然是孩子;他们的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的情绪体验愈发丰富深刻,但缺乏稳定性,容易波动;他们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仍依赖成人。这些都意味着初中生的“心理断乳”并不是马上完成,他们不能一夜长大,而是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

    2.解读初中生“暴风骤雨式”的生命表达。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把青春期称为“暴风骤雨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经历着众多冲突:独立与依赖、自制与冲动、理想与现实、开放与压抑、成熟与幼稚……他们时时以“叛逆”彰显生命的成长,需要启动生命的力量去平衡冲突。

    3.正视初中生“雾里看花”的生命情感。

    青春期的悄然而至让初中生欢喜,也让他们紧张,带来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伴随着性生理的成熟,他们对性感到好奇,希望理解自身的生理变化,也渴望亲近异性,了解异性的奥秘。有时候,他们萌发了新的情感体验,还没学會如何面对变化中的自我,就已按捺不住想要将藏在心里的爱与被爱的念头付诸行动。他们对此充满迷惑,偶尔甜蜜、些许酸楚、常含苦涩,这便是初中生朦胧的情感带来的生命体验。

    (二)基于初中学生生命历程中的困惑与问题

    1.初中阶段的适应问题。

    心理学家斯朗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七年级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需要适应初中阶段的课业要求,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面对身体发育带来的变化;八年级的学生面临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青春期情感萌动及叛逆心理逐渐增强等适应性问题;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升学的新任务,需要适应毕业班的学习和考试要求。

    2.初中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初中阶段科目繁多,各门学科都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要求,初中生普遍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与此同时,初中生面临着身体发育和第二性征出现、情绪不稳定等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另外,初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状况也影响其心理压力指数,他们可能经历亲子冲突、同伴矛盾、师生关系紧张等多重压力,如何应对这些重要他人对自己的影响,也是初中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3.初中生对于死亡的困惑。

    初中生缺乏对生死现象及生命本质的认识和思考,生命意识淡薄,有的学生面对生命态度随意,把死当作逃避困难和痛苦的出口,甚至觉得“大不了一死了之”。而在现实生活里,死亡事件时时发生,远到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伤亡,近到身边的亲人、同学等遭遇的意外事故、疾病、自杀等死亡事件,这些都在冲击着初中生对于生命的理解。

    4.初中生自我保护的困境。

    实施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处于“暴风骤雨期”的初中生经历着身心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多重冲突,情绪、情感上容易出现大的波动,易怒、易冲动,易引发暴力行为。同时,他们还经受着网络游戏、黄暴信息、香烟、酒精甚至毒品等外界刺激,缺乏自制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中小学生守则》中要求学生“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将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之一。这表明我国从国家层面已明确规定了生命教育的地位,为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对于生命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二、初中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初中阶段的生命教育着重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

    依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生命发展特点,生命教育应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

    (一)教育目标

    1.七年级:认识生命,拥抱变化。

    新环境的适应与自我调节;了解青春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对生命展开新的探求,获得对生命新的理解;认识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共处;理解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的变化,学习以新的方式与父母相处。

    2.八年级:珍视生命,迎接挑战。

    理解青春期的情绪特点,面对冲动、愤怒学会适时宣泄、恰当表达,身处焦虑、抑郁时学会主动调适;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在逆境中展开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追寻;参加安全演练、救护培训,学会远离暴力,保护生命安全。

    3.九年级:欣赏生命,发展自我。

    学习时间管理、压力管理、人际管理;认识自身能力与优势,寻找发展方向,确立升学目标。

    (二)教育内容

    1.关系层面的生命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领悟生命意义;学会尊重他人、建立关系,学习异性交往与自我保护;遵守社会规则,体验社会生活,学会应对突发事件。

    2.发展层面的生命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发展观,适应新的生命状态,珍爱生命;树立生命价值观,主动规划未来,选择学业和个人发展目标。

三、初中生命教育的实施

    学校应当将生命教育纳入教育主体当中,开展系统化的生命教育。

    (一)以心育课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中应同时承担起生命教育教师的角色,心理课堂则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第一阵地。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设置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体验、情境讨论、交流分享等形式开展生命教育。

    例如,面向七年级学生开设“初中生活新体验”一课,学生通过“说说新变化”交流初中生活与小学阶段的不同,同时认识自身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画未来的自己,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积极适应新变化。开设“青春你好”“少男少女初长成”“和谐相处男女生”等课程,启发学生比一比“青苹果、红苹果”的不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战‘痘日记”和“花开的故事”,带领学生“绘制青春健康食谱”,组织学生排演“少年维特之烦恼”心理情景剧,带学生进行“初恋这件小事”的话题讨论,以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新的生命体验。开设“情绪健康课”,鼓励学生每天记录“心情晴雨表”,关注自身的情绪变化,学会合理宣泄、及时调适。开设“我是谁”“朋友与我共成长”“父母是我特别的朋友”等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发现生命的独特价值。开设“寻找失败中的珍珠”“微笑面对挫折”等课程,引导学生直面挫折和失败,学会积极应对挫折,体悟挫败之于生命的意义。开设“时间大富翁”“与压力同行”“我的未来不是梦”等課程,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和生涯规划,以目标为方向,化压力为动力,追寻生命的价值。

    (二)以学科渗透的方式融合生命教育

    学校生命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师或某一个部门,要善于团结全体教师的力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活动。就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现状而言,渗透式地开展生命教育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在学科中融入和渗透生命教育要追求一种“踏雪无痕”的境界,如语文学科中对人生故事、生命故事的不同阐释就体现了不同的生命观,既是语文教育,也是生命教育,这就是一种自然的融入。

    在初中阶段,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色渗透生命教育。如结合生物课,采用讨论、交流、辩论、观摩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中知道生命的诞生与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身体的各种变化,了解青春期生理发育与性心理变化的特点。结合思想品德课,采用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知道生命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和社会,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唯有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热爱生活、服务社会,才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结合体育与健康课,教给学生青春期卫生健康常识、生存技能和生命安全等知识,理解健康与生命的意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通过无形的课程实施生命教育

    诸多学者认为,学校生命教育不仅要借助有形的课程开展,更要在无形的课程上着力,例如启发和调动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营造温暖有力量的课堂氛围,创设安全、健康、富有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环境等。

    我们可以把生命教育比作一个园艺故事,它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找到那个完美的教育方式,而在于长久不断的浇灌与抚育。初中生命教育的实施,应激发全体教师的教育资源,“把与教授生命教育有关的科目,如生物、道德与健康、生活伦理等科目的教师及对生命教育有兴趣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生命教育培训”。实施的过程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要载体,辅以学科渗透,开设多种专题教育课型,尤其注重实践教学,借助团辅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经验”去探求自我,形成对生命的全面认识,增强对珍惜生命的认同,更加关爱生命。

【参考文献】

    [1]陈会昌,单晓红,迟立忠,等.青少年心理专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编写组.成长不怕烦恼———中小学生心理问题100例[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沈曙虹,李建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杨治良,边玉芳.心理(初中教师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申继亮,方晓义.中学生成长导航教案:《中学生成长导航》教师用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维吉尼亚·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易春丽,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

    [7]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21):25-29.

    [8]毕义星.中小学生命教育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