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信息技术学历案编写策略与实践效果 |
范文 | 项琴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课堂上,很多教师只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有没有教,而没有从“学生立场”去思考“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设计应从“教师立场”转为“学生立场”。基于此,他提出了“学历案”,实现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何为学历案 简单来说,学历案就是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主题,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完整学习经历的专业方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学历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立场”,学生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学历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从“教师立场”层面设计的,是强调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案本。另外,“学历案”也不同于“学案”或“导学案”。 学历案的核心设计要素 一份学历案的基本要素包括:学习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笔者设计了一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学历案,并以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一课为例进行了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1.明确“学习目标”,为学习行为提供导航 (1)学习目标要有明确的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是撰写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但作为供学生参考的学习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对整体的总要求,比较笼统、抽象,不够具体,需要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借助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将课标上的目标细化分解为每堂课可操作、可评价,学生易读易懂的学习目标。 例1:目标的有效分解。 课标要求:①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和应用价值。②在学习中能理性认识信息价值、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意义信息。 学习目标:①通过古今图文对比讨论学习,了解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技术方面的发展与应用,激发创新意识。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会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能概括不同时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2)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因此,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自然应该是学生所发出的动作。传统教案的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常为培养、让、使、引导等,其主语都是教师,而常见的学生主体的行为动词有通过、经历、了解、学会、掌握、体会、概括、探究等。 (3)学习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深度融合,蕴含在每个目标中,彼此相关不割裂。 2.设计“评价任务”,为检测目标提供依据 “评价任务”不是教学任务,也不是教学评价,它是为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而设计的检测项目。因此,评价任务应与学习目标相匹配,通过任务的实施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为验证学生是否“真学习”、是否“真学会”提供依据,每个评价任务后要有检测目标的指向。 区别于传统教案,评价任务放在学习目标之后和学习过程的设计之前,它遵循的是一种逆向设计的路径,即“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体现“学在先,教在后,评在中”的“学—教—评”的一致性。在设计某一具体的评价任务时,需从“情境呈现”“具体任务”“需检测的知识点”三方面来设计所要检测的目标的项目。描述评价任务的“指导语”要言简意赅,使评价任务清晰可执行,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要我做什么、要我怎么做。 例2: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如表1)。 3.突出“资源与建议”,为主动学习提供支架 “资源与建议”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成目标的资源、路径、前备知识的提示语,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导学图”。传统教案没有“资源与建议”,学生进入课堂后对本课要学什么、为何学以及如何学可谓是一头雾水。基于此,学历案在“学习过程”的第一步设计了“资源与建议”,在正式进入学习过程前,教师指导学生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资源与建议”,使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而清晰的认识,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对学习过程不再迷茫。 “资源与建议”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①阐明本课的地位与作用;②指明学习路径;③点明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④提供学法建议。 4.重视“学习过程”,为实现“真学习”提供策略 (1)学习过程的设计要明确地指向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目标的展开过程和达成过程。在设计具体的学习过程时,要在后面标明本活动是指向哪一條学习目标的,使教师和学生都明白这一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同时,学习过程的设计要嵌入评价任务,实现“学—教—评”三者的统一。 例3:“信息的获取”学习过程设计片段。 活动三:小组合作,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概括不同时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完成表格。第1、2小组讨论后完成表2。 (2)学习过程的设计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实现学生“真学习”。 例4:“信息的获取”学习过程设计比较(如表3)。 (3)学习过程的设计必须学生能看懂,因为学历案的使用者是学生,所以不要用太专业的学术用语。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学习过程要体现层次性。 5.利用“学后反思”,为学习经历提供反馈 学后反思不是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学习实践的总结与梳理,对自己学习过程或结果的一次诊断,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将未解决的问题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或经验与同学分享。学后反思不是随笔,写的东西要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用,对教师的教学改进有用,所以学后反思要有一定的“指导语”,让学生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指导语通常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对主题学习内容的梳理总结;二是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寻求何种帮助;三是分享自己如何学会的经验。 例5:“学后反思”指导语:请你对古代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或总结,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对哪个内容还存在问题或困惑?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教师通过学后反思回收的信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着重解决,或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将学后反思中记录的经验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更容易被其他学生所接受。 实施效果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使用学历案后的学习变化感受。具体结果显示:使用学历案后,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更清楚了”,学生认为“参与课堂活动机会多了”“老师讲得少了,自己操作多了”“上课要动脑筋,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会的知识、技能更扎实了”。 (2)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的变化情况。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课堂更活跃了;小组合作的效率更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改善;课堂任务的达成度也随之提高。 (3)教师使用学历案后的教学变化感受。教师要经常巡视检查学生课堂活动;教师上课主要围绕学历案,而不是PPT或教材;教师会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教师会经常提问或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总体来看,学历案的引入,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还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