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
范文 | 陈维梨 吴国琴 李晓红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025-02 王阿姨今年50岁,在做家务时不慎跌倒摔伤,造成胫骨中下段骨折,到院进行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术治疗,术后顺利返回病房,但因骨折康复期漫长,如何进行护理照护,王阿姨没了主意。 1 什么是骨折? 我们通常说的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骨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特别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居多,因为他们骨骼本身即比较脆弱,所以会更容易发生骨折。通常情况下,骨折于身体一处发生,除非是特别剧烈的撞击或者其他严重的情况,比如发生车祸,可造成多发性骨折。骨折虽然基本都能康复,但若护理不当,还是会有一小部分人留下后遗症,所以当我们发生骨折时一定要积极地配合治疗,平时额外小心,以降低骨折的危害。 2 骨折愈合需多久? 骨折后,在正常情况下,通常三个月可愈合,但部分病例基础条件较差,可能需半年甚至一年,故掌握护理注意事项,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对促进骨折愈合意义显著。 3 骨折护理措施包括哪些? 3.1饮食护理 在骨折后,对饮食和营养进行合理搭配,是护理的重点。骨折患者在术后康复初始阶段,通常需卧床,机体活动量明显减少,消化功能也呈显著下降,机体代谢出现明显异常,如蛋白质的负平衡等。同时,外伤引发的失血,也造成体内营养大呈缺失。而软组织的修复、骨折的愈合,对充足、丰富的营养物质供应有较高的要求。若飲食未有效调节,机体营养低下,除对患者自身对软组织、骨折的耐受力产生不良影响外,还对伤口、骨折的愈合构成了阻碍。故在骨折术后,需重视饮食调养。宜摄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应含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 3.2 保持情绪愉悦 患者因长期卧床,多有负性情绪产生。因过分担心预后,常表现为焦虑、悲观的情绪,严重者,甚至有抑郁反应产生。主要以睡眠质量不佳、食欲低下、不愿活动为主要特征。患者在有此种心理时,若未有效排解,可对离床活动产生影响。而若未尽快离床,可影响消化、心肺等功能的恢复,甚至诱导继发感染或静脉血栓,故需掌握有效深呼吸和情绪转移等情绪疗法的技巧,保持情绪愉悦。 3.3 功能锻炼护理 在骨折后,积极开展适宜的功能锻炼,可对患肢血液循环予以促进,避免肌肉萎缩,使肌肉力量得以保持,骨折后锻炼,需以促进固有生理功能恢复为主,强度以自觉无疼痛、不疲劳为度,循序渐进开展。在骨折康复的不同时期,锻炼方面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骨折早期:即发生骨折损伤后1-2周。此阶面患肢表现为肿胀疼痛的情况,骨折端呈不稳定显示,易有再移位现象发生。此时的锻炼,需以对局部血运促进、使新陈代谢增强为主,消除局部症状,避免肌肉萎缩为主。若为前臂骨折,可做手指屈伸和握拳动作,若为下肢骨折,可作系统的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一般情况下,不应活动骨折处上下关节,其它处活动可正常。 (2)骨折中期:即发生骨折损伤后3-6周。此时局部症状经观察呈基本消失显示,骨折端也恢复平稳,骨痂形成。主要进行主动运动,以对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舒缩活动进行锻炼。方法:可使患肢肌肉所具有舒缩活动进一步增强;骨折区域上、下关节相关活动或渐趋恢复,使活动范畴进一步扩大,以对肌肉萎缩进行防范。 (3)骨折后期:即发生骨折损伤后6-10周。此阶段骨折近愈合,又为功能恢复期,需以对机体功能尽快恢复为照护重点,对关节持重能力进行金火人。若患者为上肢骨折,可从事轻微劳动,以充分活动关节;下肢扶双拐者,渐转为单拐,直至弃拐,并使旋转和摆腿动作幅度增大,直至完全康复。 3.4 定时复查 不管采取的是手术方法或保守方法,均需依据医生要求,积极开展复查工作。目的在于对患肢功能恢复情况、骨折具体生长情况、骨折有无移位等进行掌握。以为病情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4 骨折诱发因素及防范 4.1 直接因素 引起骨折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多由直接外力导致,比如说发生车祸,被车辆猛烈撞击,或被重物砸中等,这些都是能引起骨折的直接因素。 4.2间接因素 此外还有间接因素,如跌倒摔伤,属于间接外力因素,本文开头王阿姨摔伤骨折即是此种情况。 4.3 不良生活习惯: 还有一种因素,相较少见,即因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比如我们有些人爱跷二郎腿,不良的坐姿、睡质,或用力不当有可能导致骨折。 4.4年龄因素 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会导致骨折,即是老年人群,人体骨骼到了老年即会变得很脆弱,动作幅度大,或被异物轻砸,均会有骨折的风险,所以老年人更加要注意避免意外损伤。 5 小结 骨折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较为常见,需做好能量创伤的防范工作。本文首先对骨折的概念进行分析,同时明确护理要点,制定在骨折康复期间的饮食、心理、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对促进康复意义重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