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时序观念” |
范文 | 韩宁宁 摘 要 作为历史学科的基本本特征,时序性代表的是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出发点。正确把握时序性,有助于学生获得对历史的整体性认识,形成初步的历史观。2012年深圳初中历史与社会正式改为初中历史,2015年初中历史第一年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本文从近三年的深圳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例,结合目前教学中的一些常规问题,剖析时序观念在目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时序观念 试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66 Abstract As a basic feature of history discipline, timing represents the track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histor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orrect grasp of the timing will help students acquire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and form a preliminary view of history. In 2012, Shenzhe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ety formally changed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In the first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in 2015, Shenzhen participated in the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This paper takes Shenzhen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as an example, combines with some routine problems in current teaching, and analyse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iming in current teaching. Keywords junior history; concept of time series; test questions 義务教育历史课程(2011年版)对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提出“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时序性代表的是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出发点。正确把握时序性,有助于学生获得对历史的整体性认识,形成初步的历史观。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时序思维能力是历史推理的核心。”深圳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则提出了“了解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时序观念贯穿于整个历史学习过程,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必备方法,现以近三年深圳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为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时序观念”。 1 时间点:重大历史事件及关键时间点 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虽然弱化了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掌握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关键时间点对于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非常重要。在目前各地的中考题中,都注重了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考察,深圳亦不例外。 例1(2017年)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历史基本的时间。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时间,“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根据时间来命名重要历史事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参考答案B。 例2(2016年)历史纪年表能帮助我们理清朝代的更替顺序。根据下列历史纪年表(图1),判断表中的①应该是( ) A.秦 B.清 C.唐 D.元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史中的朝代顺序,以年代尺的形式呈现。学生只要掌握了朝代的先后顺序,不难得出是元朝。参考答案D。 上述两道题目考察的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常识,学生答题比较容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区分哪些是需要学生识记的,哪些内容了解即可。诸如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为老师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学习历史,要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点的准确定位要求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认真研读,精简课堂教学内容。 2 时间线:新课讲授贯穿时序意识 历史教学语境下的时序观念是指: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历史分析时要重视资料文献中时间的价值与作用;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教材的编排无论是单元还是到具体的一课的内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呈现的,把握历史发展的时间逻辑是备课和讲课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将时序性观念在课堂讲授中不断渗透,学生对历史的把握会更加深刻。 例3(2015年)“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是考察三大战役、南京解放这一知识点。根据题目内容,学生需要从三大战役和平津战役四场战役中判断是哪三场战役,“东北”、“华北”“横渡长江”三个关键词得出答案。参考答案C。 本题的内容源自于2001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8课《战略大决战》,本课围绕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展开,教师在讲授本课的时候需要将四场战役和时间、地图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有整体把握。学生在做本题的时候,B和D选项不符合事件发生的正确顺序排除掉,A和C选项则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地理位置进行筛选。 例4(2016年)斯大林模式发挥过积极作用,又存在严重弊端。苏联国内,最早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推进改革的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苏联的改革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选项中苏联四位领导人的当政顺序,即赫鲁晓夫最早。参考答案A。 例5(2017年)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图2)“重大转折”指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长征开始 C.遵义会议 D.长征结束 解析: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指的是遵义会议的意义。参考答案C。 上述两道题目的共同点都是将某一课中的相似内容呈现给学生,从中选择正确答案。例4中选项中四位领导人改革的具体时间如果要求学生全部識记,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例5中年代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发展线索,加深理解。 3 时间面:主题总结提升历史素养 学业水平考试考察的是三年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不少命题打乱学生的已知知识体系,按照某一主题重新组合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6(2016年)我国古典文学灿烂辉煌。下列文学家及其作品出现时间最早的是( ) A.曹雪芹《红楼梦》 B.李白《早发白帝城》 C.关汉卿《窦娥冤》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本题目从表面上看考察的是文学作品出现的年代,实际是考察各个朝代代表的文学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曹雪芹《红楼梦》代表的是明、清小说,李白《早发白帝城》代表的是唐诗,关汉卿《窦娥冤》代表的是元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应的是宋词,根据学生掌握的历史朝代顺序,最早的是唐诗。参考答案B。 例7(2015年)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大变革 B.大一统 C.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 解析:该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时期的重大事件,总结出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等体现了“大变革”这一特征,大一统的汉朝、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明清时期专制皇权加强。参考答案A。 上述两道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例6考察中国的文学发展史,例7看似只是对时代特征的考察,实际是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总体把握。教师在平时的单元复习、期末总结及中考复习的时候需要注重“主题”意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主题总结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史的讲授中,政治制度的演变比较难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意识(图3)。 初中历史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历史学习意识,为了学生进入高中更深层次地提升历史思维奠定基础。时序意识作为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越来越受到历史教师的关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年代尺、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背景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1:5. [2] 陈其.美国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的特点与启示[J].历史教学,2012(1):8. [3] 深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编.2017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S].团结出版社,2017:171. [4] 韩悦琪.初中历史课程时序意识的加强及其对教学的要求——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中心[D].南师范大学,2015:25. [5] 何成刚,沈为慧,陈伟壁.历史教学中时序观念的培养[J].历史教学,2012(1):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