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过渡环节的优化
范文

     叶红

    摘 要 在幼儿园的一日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组织许许多多的活动,包括生活,学习,游戏等环节。但这些环节并不是完全联系的,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短暂时间,我们称之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看似并不长,但累加起来,它的的确确是我们的幼儿园一日日常生活活动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教育资源,如果能对这种资源加以重视并有效利用,它无疑是我们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机,对孩子一日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果对过渡环节放纵忽略,则会带来混乱的场面和潜在的危机。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过渡环节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如果文字的梳理无法体现过渡环节的意义,我们可以罗列两个过渡环节的片段并加以对比,从二者全然不同的画面中,我们就能更清晰的认知到有效利用过渡环节的重要性:

    场景一:区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喝水、入厕的时间 ,提早结束的孩子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的坐在线上做着手指律动,即有序又不至于因为等待而有了时间上的留白。

    场景二:在幼儿入厕、喝水环节,提早结束的孩子漫无目的在教室里。或四处走动, 或两三成群,或大声嘻戏打闹,场面混乱。

    将上述两个场景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好的过渡环节除了能维系日常秩序之外,还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而糟糕的过渡环节设计,不仅阻碍了孩子纪律意识的建立,更给幼儿的安全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隐患。因此,更好的设计过渡环节,在日常教学中常常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但事实上,日常经验和教训则告诉我们,它尤为必要。

    然而在我们目前的日常教学中,过渡环节仍然存在种种问题,我们不难对这些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

    首先,教师很难把握过渡环节“严”与“宽”的界限。

    有的教师认为过渡环节由于时间上的不确定难以组织,且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就放任孩子无所事事四处乱跑,大声嬉笑打闹,造成教室的杂乱无序,有的教师又矫枉过正,要求所有孩子整齐划一的坐在座位上,这样虽然看上去秩序感强烈,但白白浪费了这个环节所可以被赋予的教学意义,使过渡环节成为无用的部分,也使幼儿十分抗拒,行动更为拖沓。

    二则,过渡环节的形式亟待丰富。

    不少教师在短暂的过渡环节要求孩子阅读绘本,以期让孩子安静下来,然而首先,老师们常常在每一个过渡环节采用同样的形式,时间一久,孩子会觉得兴趣缺失,从而打闹,引起失序。另外,阅读书籍,孩子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熟悉内容和进入状态,而由于过渡环节时间的不确定性,孩子的思维进行到一半即被打断,这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使他们缺乏自主意识。

    三则,性质不清,界定不明。

    由于过渡环节具有时间短的特点,不少教师忽略过渡环节的界定,教师不会对过渡环节和下一个活动的环节进行明确的区分,尤其当下一个环节是区域活动这样相对比较自由的环节时,这个问题显得尤为明显,有的孩子在推推挤挤的喝水,有的孩子在卫生间,有的孩子已经进入区域看书或玩耍,教师很难兼顾每一个场面,这不仅带来失序,更容易在教师没有关注到的地方出现安全隐患。

    四则,教学目标的混淆模糊。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环节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统一的和连续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渡环节由于其不确定的特点,很难被教师规划到日常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当中。而《纲要》中明确指出“一日生活皆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应当细化到每一个微小的环节。

    经过对过渡环节中所具备的问题经过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对过渡环节的实现做出构想,更好地体现《纲要》所提倡的理念,发挥过渡环节的独特价值,对如何指导过渡环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首先,关注每个孩子是更好的组织过渡环节的基础。

    其一,过渡环节由于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教师常常不得不将孩子分离在不同的场所,如有的孩子在如厕,有的孩子在其他的区域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掉以轻心,将在不经意间,对孩子的争执打闹行为有所忽略,对磕磕碰碰失去注意,这将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教师应合理规划孩子活动的区域,并在教师之间结合角色特点有所分工,由每个教师照看不同的区域,生活老师可指导孩子洗手,喝水和如厕,其他老师可引导孩子进行其他的活动,由此一来,教室的秩序和安全保障将均有所提升。

    其二,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和性格都有所不同,教师不应该要求所有孩子都做完全一样的事情,可结合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不同的选择,如有的孩子喜爱阅读书籍,有的孩子更喜爱摆弄玩具,教师不应该要求所有孩子阅读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并不感兴趣的书籍或观看许多女孩子并不喜爱看的冒险类动画,这常常容易造成孩子们的无聊和焦躁,进而难以维持秩序,起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而应该在保证秩序和安全的情况下,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相比于完全整齐划一的行动,可以将短暂的时间连续利用,如许多老师都通过发放书籍的方式来处理过渡环节,孩子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本书籍,并利用数个过渡环节断续读完一本书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发放书签等方法帮助孩子将过渡环节连续化。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下转第62页)(上接第42页)可明白自己有一定的自由,有所選择,不仅能避免时间上的浪费和行动上的无聊和焦虑,更能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是他们愿意去发展自己所爱。

    其次,清晰认识到过渡环节的特点尤为重要。

    过渡环节相对于正式的环节而言是短暂和不确定的,基于此,首先,教师可安排不需要太多连续性的活动,如许多教师在短时间内让孩子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完成一幅美术作品,且有的孩子可能行动较慢,有的孩子急于完成作品,反而忽略了喝水如厕等必要的事情,过渡环节则完全失去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选择可在短时间内可完成的活动,如走线、手指游戏,音乐律动或念歌谣等等,这些小游戏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无论什么时候结束上个步骤的孩子,都可很快参与到其中,这可让速度快和速度慢的孩子都产生参与感,以实现其意义。

    最后,丰富过渡环节的形式可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惊喜。

    前文提到,在对过渡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为避免麻烦,常常采用同样的形式来在过渡环节要求孩子,如阅读,玩具等,时间一长,这会使得孩子们感到乏味。因此,从内容上,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丰富过渡环节的形式,将其与教学相联系,例如,如果前一天老师所教内容是一首儿歌,教师可在过渡环节带孩子复习这首儿歌,如果教师在前一周教孩子学会洗手,则可在过渡环节带孩子复习洗手的口诀。在形式上,寓教于乐是使孩子领悟知识的最佳方式,教师可通过音乐律动的形式带孩子感受音乐,如果之前进行了区域活动,教师可让孩子介绍在活动区玩了什么,这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更与整体的教学目标有所契合,使过渡环节与整体教学目标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

    另外,由于幼儿园的一天有许多过渡环节,教师不应该在所有过渡环节采取同样的形式,应当根据时间段和前后教学活动的不同有所区分,这与前段所述相联系,如体育运动后,孩子可阅读书籍,完成由动态到静态的转换,活动环节之前,教师可带领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无形中为孩子热身。

    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过渡环节只是在时间上的一个划分和称谓。我们不能因其短暂就有所忽略,不能其被称之为“过渡”而不予重视。抓住每一个契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实现孩子的个人成长,则过渡环节即被赋予了和其他环节对等的意义,抓住每一分钟,让孩子快乐的长大,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更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话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