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工科背景下面向企业的硕士研究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范文

    马剑龙 孟克其劳

    摘 要: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设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研究对象,剖析了新工科背景下现行硕士生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详细阐述了面向企业的硕士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中共性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对于新工科背景下学科的健康快速建设与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9B-0122-02

    一、新工科背景下现行教育模式中存在问题的透视

    新工科的推行,使现行高等教育中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成效面临严峻挑战,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出路。

    近年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高等教育教学中,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

    然而,目前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校企合作为理念和实现方法创建创新性培养模式的研究仍很少,最显著的表现是未能对学生本身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将更多的精力付诸于诸如“多位一体”的教学宏观模式构建上。

    鉴于此,本文立足于笔者所执教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生培养模式,基于面向企业的实践性知识结构与形成机理为逻辑起点,以各主体间的互动和结构为组织线索,借鉴“学、赛、研、培”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框架,详细阐述了面向企业的硕士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以学生实践性知识为逻辑起点,以学校、教师、企业和学生四方联动为主体而实现的实践性知识“输出—输入—输出”为组织线索,以教学有效性提高为最终归宿,设计面向硕士生实践性知识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生实践性知识分析中,以大数据分析为主要方法;在教学模式设计中,以学生实践性知识兴趣与需求图谱为基本依据,以“实践性知识学习”“学用一体”和“全人教育”为基本理念,以主体构成及其关系为基本组织框架;在有效性评估中,以案例研究为手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提升策略。

    三、研究方法

    (一)基于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的硕士生实践性知识形成机理分析

    1.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策略。

    (1)针对国内设置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开展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获取、清理与组织方法研究,以及面向数据层、特征层和决策层聚合研究。

    (2)建立学生多维信息聚合模式。建立一个与时空相关的多维差异信息处理模型,将学生相关信息建立在由时间维度、信息维度、应用维度形成的三维空间中。

    在对数据预处理基础上,通过一、二、三维聚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聚合,为硕士培养过程中实践性知识的获取行为分析、需求行为分析提供解决方案。

    2.实践性知识形成机理分析。

    在上述数据分析基础上,从以下四方面对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1)实践性知识结构分析。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以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为线索,以人文知识、技能知识为基本架构,对硕士生实践性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制作实验流程。

    (2)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研究。从理论知识源途径、自我实践源途径、人际学习源途径等方面分析实践性知识的形成途径。

    (3)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从个人素质、教学环境、社会需求等方面,分析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影响因素。

    (4)实践性知识获取分析。以实证调研为手段,对实践性知识需求(包括内容与形式)、获取手段与方式等进行调研分析。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产出导向法强调的是“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其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强调在整个流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中介”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1)学生实践性知识兴趣与需求图谱构建研究。以上述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以学生学习行为、经历以及学生人口学信息等为内容为依据,构建学生实践性知识学习兴趣与需求图谱。

    (2)教学分析研究。通过对现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诊断和学生、社会对实践性知识需求分析,转变以往的“以学生为中心”为“以学习为中心”理念,设计硕士生实践性知识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社会经验为依据,秉持“学用一体”和“全人教育”理念,提出实践性知识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构成及其关系研究。对包括学校、教师、企业和学生四方联动为主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构成进行分析,研究各主体的功能定位、结构关系和互动机制等。

    (4)教学模式设计与开发研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原则与方法,沿着“输出—输入—输出”这一线索,设计开发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1)案例研究。遴选20~30名硕士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维视角开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2)教学模式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及课堂观察等研究手段,从宏观角度了解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重点从学生、教师和企业三个角度归纳失调范畴和失调原因,挖掘影响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3)建立多元动态化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遵循三个原则: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并基于此提出有效性提高的策略,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结束语

    未来能源革命,重点是新能源技术革命,在国家对新能源建设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急切渴求的形势下,新能源科學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育学科点应运而生。

    然而,纵观我国已建成该学科高校的建设史可以发现,学科往往由所在学院的部分学科转型而来,仍大多延续着旧有学科的人才培育模式,在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工科背景下已突显出诸多问题,亟待革新,改革过程中的共性方法问题十分值得探究。

    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为例,详述了面向企业的硕士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究中面对的共性方法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对硕士生创新性培养模式的建立和传统硕士生培养模式的革新化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YJG20181012805)

    参考文献:

    [1]王荻.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新高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2]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3]刘刃陶.基于技能工作室的“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18,(6).

    [4]鲁家皓,张捷.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制课程群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3,(30).

    [5]刘卫红.两种教学法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 长江丛刊,2019,(2).

    [6]唐敏, 田军,高文智,等.产出导向法在高校实践类课程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19,(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