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多平台融合的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探究
范文

    闻公玉

    摘 要: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是服务部队人才需求的重要学科。面对信息化发展与部队装备的日益更新,针对本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在课堂内容、多元化知识构建、多指标综合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多平台融合的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对推动新时代部队车辆与工程装备类优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车辆;工程机械;实战化教学;多平台融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43-02

    随着时代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利用丰富的信息化平台资源辅助教学,已成为新时期军校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与此同时,作为贴近实战、能打胜仗的新时期军队建设理念教学内容贴近实战,教学成果面向实战的实战化改革,已成为新时期部队教育建设的必然需求。

    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服务于部队的车辆与工程装备发展,是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装备技术保障支撑的重要课程。作为一门依托于具体装备技术的课程,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的开展,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紧随技术前沿。

    随着时代进步与军事装备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与军队对车辆与工程机械教育课程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多元化渠道与平台,发展建立贴近时代、面向实战的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为部队建设服务的内在要求。

    一、军队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军队现有的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教学目标和发展需求具有一定差距。

    (一)课堂内容枯燥,趣味性不高

    在现有的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展现形式以板书、简单课件、课程提纲、讲义等形式为主。教师拘泥于教材和教学计划内容的生搬硬套,未能充分利用新时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维修、互动教学软件、信息化技术等最新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组织形式上,老师教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形式占据了课程中的绝大部分课时,未能及时借鉴吸收课堂发表、小组讨论、双向互动等新型教学形式。学员主体作用或地位凸显不够,组织形式单一,展现形式不够丰富生动,难以激发学员积极性,抓住学员注意力,不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知识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

    由于多种原因,在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规划实施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比例没有严格落实。比例不够科学。理论课中,以教员为课堂活动核心的知识灌输式教学占据了教学活动的绝大多数。这种教学模式下,学员被动灌输得到的知识缺乏足够的实践印证,理论脱离实际,概念抽象,难以透彻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能真正提高实操能力,也无法满足面向实践、贴近实战的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三)知识资源单一,不利于自主学习

    目前,课堂学时教学基本构成了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教育资源的全部内容。非课堂时间,学员的自主学习往往缺乏有效的渠道与高质量的资源。传统教学模式对线上课程、智能辅导、线上图书馆等新型知识资源分享渠道缺乏充分利用,提高了学员自学的知识途径门槛,不利于激发学员的自主学习热情。

    (四)考核模式单一,应试教育严重

    现有的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考核模式,大多仍采用单纯笔试、期末单场考试的传统模式。一方面,单次考试定成绩,容易导致部分学员平日松懈、期末突击的应试学习习惯,囫囵吞枣,不利于形成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笔试成绩决定一切,容易导致学员产生应试心理,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难以真正理解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无法真正反映学员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利于有效督促学员的课程学习,无法适应新时期课程发展的需要。

    二、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实战化教学新模式

    为了解决军队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充分发挥新时代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本着面向岗位、贴近实战的理念,构建基于多平台融合的新型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员兴趣

    新时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多元化教学开展的需求,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支撑和前景。为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员热情,提高教学效益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课堂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板书、简要幻灯片等形式,新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大量开发与制作新型强互动课件、多媒体演示软件、三维立体建模、互动视频、课堂讨论群组与答疑信箱等课堂工具,大力引进新时代课堂教学工具,构建多媒体互动化课堂。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联合调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积极引入情景化教学、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形式。將学员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被动接收知识的位置,转换到知识传播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位置上。提升学员的主人翁意识,在学员的主动参与中,督促他们提前预习知识、理解知识、梳理知识、组织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二)面向实践,贴近实战的课堂组织改革

    车辆与工程机械是面向装备的学科,课程教学必须紧贴实际装备。课程知识必须从实际装备中总结而来,到实际装备应用中去。实践教学是课程组织结构的重中之重,其地位更凸显于课堂理论知识传授。

    在课程改革中,实践课程的课时与比重获得大量提升。更加宽裕的实践课时,是实践课有条不紊开展的前提条件。对于每节课而言,宽裕的课时使每个实践环节的安排都更加从容,原本一带而过的演示讲解,现在可以详细地分环节、分步骤、分模块讲解演示,更加深入地展示相关工具、仪表、装备、机械的具体运作过程与机理,以直观的形式为加深学员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每位学员而言,充裕的实践时间能保证每位学员都获得更多的机会亲自操作仪表与装备机械,从而调动了学员的实际操作与学习热情。

    在硬件与设备条件上,依托车辆与工程机械实训场所,为学员提供大量的展示模型、工具仪表、实训平台与实际机械。将原本教材上抽象的知识具现化、立体化。可观、可感、可操作的具体实践过程,有利于学员真正理解知识,加深记忆,掌握技能。依托车辆训练场地的现实模拟场景,尽可能真实再现现实环境,加强学员在实践训练时的真实感与临场感。从实战环境出发,并最终应用于实战环境。

    (三) 构建多元化知识传播渠道,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除了保持课堂授课与图书馆资料等传统知识传播渠道以外,应结合时代发展与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积极开发多种新型内容载体,构建多元化知识渠道。

    在互联网与移动端平台上,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平台时间灵活性强、互动性强、内容生动直观的优势。在慕课(MOOC)平台,军职在线等平台制作互联网课程视频及配套内容,方便学员在课下依据自己的时间与内容需要,有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口资源进行学习。一方面方便了学员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复习与加深巩固,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拓宽学员的知识面。

    结合信息化技术,利用模拟和辅助软件,在计算机或移动端平台上,仿真模拟机械和车辆的操作与维修过程,开展信息化虚拟学习,方便学员在课下没有试验器材时,也能够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按照学员的兴趣,组织线下学习小组,鼓励学员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牵头学员建设学习兴趣小组,秉承兴趣先行、寓教于乐的宗旨,引导学员组织开展趣味课下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巩固课堂知识,开拓视野。

    (四) 建立多指标综合考核模式,推动综合素质提升

    破除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建立多指标综合考核评定模式,在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分不同内容进行分别考核,期末时综合所有考核内容作为学员的最终成绩。

    在考核内容上,除了传统的试卷笔试,引入课堂积极性考核、实践动手能力考核、拓展创新考核、学生发表考核等多种形式,向学员传达多方面能力共同提升才是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鼓励学员全方位发展。

    在考核阶段上,除了课终考试以外,在平日引入随堂考、单元考等阶段性考试,不定期开展阶段性竞赛,推行形成性考核与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多个成绩融合,综合评定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考核内容上,摒弃过去拘泥于教材知识的传统。将教材知识和实战环境紧密融合,考核内容从实战需求出发,面向实战应用,从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组训指挥等多项内容实施,做到贴近实战、贴近岗位、贴近部队需求。以考核成绩真实反映实战水平为目标。

    三、结束语

    实战化教学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内在需要,多平台融合是新时代信息化潮流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行车辆与工程机械课程实战化、多平台化改革,对培养紧跟时代要求、技战术水平优秀、贴近实战、能打必胜的部队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彬,孔凡,向凯全,韩兰懿.车辆运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实战化教学理念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

    [2]谭波,田福庆,梁伟阁,姜尚.基于参与式教学的兵器专业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

    [3]尹春晓.MOOC背景下我国军队院校图书馆嵌入式學科服务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12).

    [4]刘刚,金毅,周熠涵,马文举,刘帅营,杨艺豪,刘磊.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车辆工程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以河南工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20,(1).

    [5]赵建柱,江发潮,金晓萍.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

    [6]姚嘉,卢伟,匡兵,刘夫云.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5).

    [7]庞海文,滕菲.新工科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