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巧用
范文

    李鑫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所学得的相关联的化学知识串联、总结与梳理在一起,理顺知识脉络结构,形成一定的化学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对教学策略作出调整,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化学;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76-02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巧用,主要用在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等方面,图文并重,重点突出,用图表、线条、数字、颜色、代码、符号、关键词、图形等把知识点集中、清晰、一级一级地表达出来,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系统再现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使师生积极掌握所学的知识与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增强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结合实际情况与自身的经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的一点体会,望给广大的初中化学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参考与帮助。

    一、课前巧用思维导图

    在化学教学之前,组织或教会学生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预习,将已有知识用思维导图清晰呈现出来,把新知识点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标注在已有知识的结构当中,有针对性地凸显教学的重难点及难易问题,使新旧知识点一目了然,进而可以区分出来,并清晰地展现其位置与关系,以便在上课时更多关注较难的知识与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主动地学习知识,加快学生内化知识的速度,有效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二、课中巧用思维导图

    (一)巧用思维导图设计展示教学目标

    在上初中化学课时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图文并茂清晰展示出各个目标,突出目标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层次性,,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既保持了传统目标的优势,又改变了教师口授或文字罗列为主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帮学生主动建立学习任务,更好地重现整体概念,刺激学生抓住关键词,更好地记忆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氧气的制取》的内容时,教学目标内容较多,如果巧用思维导图,效果会很好。其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通过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掌握其他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包括实验药品的合理选取、实验装置的恰当安装、实验仪器的合适选用、实验步骤的科学设计、收集气体的方法、检验气体的具体方法、验满气体的检验方法、操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八个方面,把这些零散无序的知识纵横交错、系统地联系起来。以氧气的制取为中心点,八个方面归纳词为第一分级的关键词,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因果、并列、对比等联系用虚线表示出来,绘制出思维导图。同时在思维导图中加上分析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这一内容,让它为第二分级,这样层层铺开目标,使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具体思路和合理方法,并使学生有效掌握整体概念和局部概念,融会贯通,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今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二)巧用思维导图系统整合板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巧用思维导图制作系统清晰的整合板书,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保证知识结构清晰、完整、系统。在思维导图中高效清晰地标注出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引导学生自行想象,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系统、清晰的知识内容体系,系统总结本节课中知识点,形成合理的认知地图。并把节省的时间合理有效利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或多讲解一些重点实验和例子;或组织学生讨论重难点,为师生间有效讨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或围绕知识点而开展一些活跃的課堂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时纠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创新学生思维,让学生喜欢学习化学,切实落实好教学内容及重点,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先在黑板上书写关键词“燃烧”“能量”等,让学生结合预习在听课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想象;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形成思维网络图;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或笔记仔细发现有没有错误与问题,适当地引导让他们及时纠正,完成系统完整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理解该知识点,积极主动记忆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想象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用思维导图高效快速做笔记

    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中,会融入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如,理解难点的技巧、实验的注意事项、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小策略等等。为了要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高效快速做好笔记,节省时间和精力,可以巧用思维导图做笔记,从记笔记中更好更快的识别和记录所学的内容与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

    在新课内容学习完之后,进行必要的总结、补充,就要巧用思维导图,以相互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零散与缺漏知识进行结构化,重现课堂流程和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重新认识、补充、串联和修补知识,帮助学生重新梳理课堂重难点知识,更好消化、整理、掌握本堂课所学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梳理能力和查缺补漏能力。

    三、课后巧用思维导图

    教师在初中化学复习环节或复习课中巧用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程度、兴趣偏好和不同学生制作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有针对性、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二次展示学习过程,主次分明,使学生深化所学内容,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复习初中化学知识,迅速了解学习内容重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且准确地应用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复习的乐趣与充实感,提高理解能力。

    在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所学的、即将复习的知识确立一个主题,以此主题为概括的思维提纲,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色彩与线条等把自己的思路、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直观表示出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可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每组学生负责一个次主题,组员互相讨论组织次主题的思维框架,共同完成围绕主题探讨的比较完整的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不断补充、完善复习内容,深入理解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率。

    例如,在复习“金属材料”这一章内容时,先确定关键词,让学生围绕金属材料的制作这个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制成以后分组讨论交流,发现错误并标出来,同时及时改正错误,帮助学生记忆易错点,系统梳理、深化拓宽知识,使学生有效巩固知识,加强对课程内容整体认识,提高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增强运用知识能力。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复习的效率。

    四、结论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巧用思维导图,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图形、符号、关键词等系统完整梳理各个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交流互动,提高记忆力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艳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8,(20).

    [2]蔡丹红.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6,(9).

    [3]朱鹏飞.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7,(1).

    [4]莫远英.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6,(42).

    [5]周进波.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6,(16).

    [6]姜大雨,郎雨佳,王兆阳.中学化学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思维导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