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分层治理
范文

    卞显洋

    摘 要 学科水平是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直接体现,分层治理是我国高校学科管理的重要特征。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阐述学科分层治理现状和趋势,并着重探讨“双一流”背景下分层治理的逻辑和建设路径。

    关键词 “双一流” 学科 分层治理 逻辑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01

    Abstract Discipline level is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education qua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disciplin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iscipline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macro, meso and micro, and focuses on the logic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 layered management; logic; construction path

    分層分类发展是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1]长期以来分层治理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轮的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协同创新、优势学科等学科建设策略也极大地加快了我国高校学科发展步伐。学科分层已经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教育部第四轮评估结果已经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就是一个典型,“双一流”的分层作用也逐渐显现。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科分层策略尤其是校内学科分层策略的实施,人为地设置了学科间的差别,拉大了学科间的差距,效率优先的同时难以兼顾公平。在资源配置方面,易出现优势学科资源过度集中、弱势学科资源匮乏难以为继的问题。[2]“双一流”背景下,我们更有足够的理由理性看待分层治理的学科建设逻辑。

    1 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分层治理现状

    1.1 国家层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开展了“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和“珠峰计划”等一系列旨在助推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行列的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最终一批高校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高校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人才培养与国家前沿科学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研究生工作能力、实际科研水平得到社会的认可。二是自主研发水平和原创科技成果势头迅猛,科技创新框架愈加完善和坚实,国内外影响力显著增强,学科之间协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国防、制造业等高精尖领域提供了充沛的人才资源。三是建立了高水平的高校教学队伍,高校教师在师德、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研发能力较以往相比进步明显。就目前发展状况看,我国高校整体上正朝着健康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学科建设在大发展的环境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各类国际排名中上升趋势明显,分层治理也愈加明显,“双一流”建设和教育部学科评估进一步推动了学科分层治理。

    学科评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评估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系统评估高等教育质量,其基本特征是关注效率和效益,注重结果和产出。[3]我国自2002年首次开展学科评估以来,截至2017年已完成四轮。按照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每轮评估均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体系开展,结合每个阶段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评估侧重点不尽相同,指标的评价也采取了多样化形式。通过几轮评估的开展,政府和高校等相关机构充分认识到了学科发展的目标以及意义,理清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政策提供了最具指导意义的事实依据。

    2015年,国家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截止到2017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了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这和以前的“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大部分是重合的。随后,教育部又给出了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本次名单里所包含的大学达到95所。截止到目前,“双一流”大学中A类共有36所,B类共有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共有137所包含前面的“双一流”高校的36所和“双一流”学科的95所。“双一流”的出现,是对以往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再认定,同时延续并强化了高校学科分层发展、重点建设的基本思路。通过“双一流”建设强化了分层而治的学科治理策略,把一部分高校的优势学科转变成为国家的重点学科,给予了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学校向着国际化的水平迈进,还有利于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加地专业化。[4]

    1.2 地方层面

    以高教大省、强省江苏为例,为迎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充分整合省内的教育资源,继国务院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后,江苏省教育厅成立了专项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和全面分析,与2016年6月15日正式印发《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简称《方案》),进一步强调高校内涵式发展、分层分类指导的重要意义。《方案》提出到2020年,省内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其中10所左右高校进入前50名;支持若干所大学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100个左右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同类学科前1%等。到2030年,江苏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教育强省,并支持2所左右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江苏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5] 《方案》不仅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更强调所有非“双一流”本科高校依据自身特色发展。政府给予财政和政策支持并不是终身的,按照特定的考核标准实行末位淘汰制,给与每个高校公平的发展机会。2019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共建15所“双一流”高校的意见,进一步深化江苏省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发展格局。

    江苏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区域性地方,通过《方案》的实施,其地方高校學科建设水平和成效正在逐步凸显,影响着我国区域性“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现,对江苏省乃至我国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社会发展的速率影起到一定的作用。

    1.3 高校层面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大气科学作为该校优势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目录。长期以来,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教改,推进分层分类的学科发展模式,其主要做法有:一是以“大气象”人才培养理念为统领,大气科学学科为高峰,海洋、信息、环境、管理等学科为高原,建立了良好各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生态圈;二是以学科为基础,改革课程体系,深化分类分层培养目标。学校把学生个性化发展摆在首位,着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下功夫,先后实施“长望实验班”、“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服务外包试点”、“交换生计划”、“中外合作办学计划”等在内的一揽子培养计划,构建起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来,通过推进分层分类的学科发展模式,以“双一流”大气科学为主、相关学科为辅,推动学校整体教学、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2014年,该校成果“共建体制下‘大气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相关成果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连续两轮学科评估全国第一,其它学科也被带动着快速发展,相关工作经验得到了省内外高校的关注。

    在不久的将来,高等学校学科本身的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随着各领域学科,各门分支学科将陆续交融,使学科建设向更深层次、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大方向发展,因此,既要有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依据区域经济社会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配套政策加以支持,高校需对自身内部发展资源进行整合,开创学科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才能促使学科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实力增强。

    2 “双一流”建设中的分层治理逻辑

    在当前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分层治理的学科建设模式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惟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在构建高校学科发展分层治理体系的前提是进一步理清分层治理的逻辑和内涵。

    2.1 “双一流”建设中的分层治理内涵

    高校的学科建设进行分层管理是由大规模高等教育扩招所造成的现象之一,在“双一流”建设的大环境下,分层治理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中分层现象是政府与大学对学科发展的价值期待,政府和大学都将学科分层这一种现象作为一个激励学科不断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措施。[6]因此,分层治理的内涵可以总结为更有利于高校明确“双一流”建设目标,从而使得高校在多层面上提高学科质量,促进学科的有序发展。

    纵观国内高校发展情况,高等教育分层治理体系的缺失或不科学,使得高校不得不在现有基础上以学科水平为依据,围绕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双一流”建设新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治理体系的缺失倒逼高等教育治理的转型,尤其是在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阶层对于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高校作为培养“学术型”、“领袖型”与“中坚力量”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更要确保人才的质量与数量。因此,分层治理是高校推行学科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过程。

    2.2 “双一流”建设中的分层治理目标

    在“双一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学科分层,其目标主要是为了推动我国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校,通过学科分层的策略,可以发展我国的国家重点学科,让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突出。除此之外,在发展重点学科之外,还可以培养一批专门化的优秀人才,可以选拔一些教师到其他学校去授课或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国家的非重点学科,高校可以依据当前就读学生的发展现状,从根本上对就读学生进行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用重点学科的发展带动学生就业。我国计划到2030年,会有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也会有若干个学科进入到世界一流学科,再到本世纪的中叶,学科的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

    2.3 “双一流”建设中的分层治理影响

    在“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分层分类建设,导致的最终结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可以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可以增强我国的学科建设影响力。首先,政府具有学科分层的最大话语权,资源配置是学科分层的路径依赖,[7]政府与高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可以使得政策和资源向这些重点学科进行倾斜,拉大学科之间的差别,遵循效率优先,从而在资源配置方面,对优势学科进行集中发展,与此同时让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进行发展,可以缩短我国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的时间,使得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率先进入世界的竞争行列,实现由国家级向世界级的转变。[8]其次,从公办高等教育治理形态发展的历史观察,分层治理使得高等教育依附的逻辑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在资源配置与政策优化两方面。分层治理正在改变原有“政治性的权力规划”的学科建设的主要逻辑,且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高校长时期的学科建设过程中,政府往往代表了高校治理结构中唯一的“核心权力来源”,分层治理使得高校自然而然的治理体系发生了分层,从而给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与推广带来的新动力。然而这种新动力并不是局限在某一学科,也不是局限在某一院校中,而是区域化、全国化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分层治理带来的新动力促使了中国高等教育走出一条与世界不同的“中国模式”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

    3 非“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的路径分析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能进入国家层面的“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和学科毕竟是少数,因此,非“双一流”高校和学科要把握当前发展形势,充分领会“双一流”分层而治的学科治理策略,依托现有优势学科,推动学校整体实力的发展。

    3.1 吸引人才,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

    非“双一流”大学要推动学科建设,其中优秀的教师团队则是学科建设基础,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分层管理、推动学科水平进步的必要因素。首先,学科建设取得成果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各个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的时候,要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人才引进的战略,制定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注重做好在住房、出行和子女入学等人文关怀方面的工作,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其次,优先扶持相关优势专业人才的科研经费,为优秀的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和晋升空间,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除此之外,高校在进行学科教师培养时也不能单纯的注重知识理论,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可以从校外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到学校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9]最后,高校在加大人才引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尽可能缩小具备相同水平的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在项目经费资助、待遇福利方面的差距,减少因此造成的现有人才流失的情况发生。

    3.2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促进科研项目发展

    科研项目是区域性高校竭力争取的教育资源之一,也是决定区域性高校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目前高校获得科研经费大部分是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非常有限,在此情况下更是要合理分配。没有一流的科研成果,就没有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就很难有一流的大学,因此科研经费是促进科研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科研项目发展是带动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非“双一流”院校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学科,学校层面要加强对优势学科的人力、物力支持,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予以倾斜,以此来带动优势学科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许多重要的项目进入到非“双一流”大学的研究之中,随之而来的便是建设一些专业性的人才队伍,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校学科的发展。

    3.3 摆脱“路径依赖”,强化学科建设独立性

    在区域性的高校学科建设中,许多高校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提出“建设重点学科”的战略规划,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即涉及到教育资源的整合问题,也涉及到学科发展与高校历史问题,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独立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为了避免陷入传统建设管理的桎梏之中,区域性高校应当紧跟地方政府政策,结合区域发展与社会需求,突出“重点学科建设”取向,将教育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紧紧围绕“重点学科建设”进行资源的调配。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用“学科建设”竞争的方式,将科研项目按“优”分配,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机制,鼓励高校之间公平竞争,促进高校学科水平的提高。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学科建设制度正在从单层面、单中心向多层次、多中心的模式发展。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科虽然处于不同的层次,但其目的终究是要推动这些学科向前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把我国从教育大国进一步推向教育强国。各个高校要认清自己的定位,科学推动学科层次化、特色化发展,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转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金项目]2017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教研究的实践价值研究(17YJA880026)

    参考文献

    [1][2] 胡建华.“双一流”建设对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8(7):5-8.

    [3] 蒋凯.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市场的挑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 毛欣,衣淑娟,陶桂香.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基层学院学科与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7):247-248.

    [5]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的通知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6/6/15/art_46143_2543172.html

    [6] “双一流”暨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学科介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06):4.

    [7] 钱洁.学科理智——一流学科制度建设的旨归.现代大学教育,2017(5):20.

    [8] 许子媛.面向一流学科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联盟模式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03):3-11.

    [9] 杨超,徐天伟.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06):25-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