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电气信息学科群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多维传承 |
范文 | 李高升 卢继武 代扬 王华 摘 要 提出了对高等院校学科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高度凝练的思路与方法,探讨了先进学科文化的全流程多维度宽域广泛传承举措,并以电气信息学科群文化为例,就具体推进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详细阐释。相关研究进展对于推动“双一流”建设具有牵引性和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电气信息学科群 学科文化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20 Deep Explor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Inheritance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ubject Group Culture LI Gaosheng, LU Jiwu, DAI Yang, WANG Hua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excavating and concret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isciplin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bes into the measures of inheriting advanced disciplines and cultures in a wide range and in a multi-dimensional way. Taking the cultur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disciplines as an example,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measures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 plays a tractive and basic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first-cla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deep excavation and highly concise connotation of discipline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e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multi-dimension and wide-ranging inheritance measures of advanced discipline culture, and takes the culture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discipline group as an example, expounds in detail the specific promotion methods and measures.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 plays a tractive and basic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First-Class". Keywords subject group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subject culture; culture inheritance 0 引言 学科文化是学科与文化的融合,是学科的灵魂,既包含学科特征,又带有文化内涵,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体现。近年来,学科文化建设及其影响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学科文化的内涵、特性、发展及其功能等。黄长麟等研究了高等教育学学科文化的内涵,[1]温洪泉等研究了高校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2]许莎等研究了基于学科文化的一流学科建设,[3]李雪婷等研究了学科文化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4] 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工作有力牵引下,对学科文化及其作用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推进。范玉鹏等探讨了一流学科建设中的文化困境及其对策,[5]崔延强等认为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学科文化引领,[6]黄超等开展了一流学科群建设的文化调查与兼容性分析,[7]刘伟等探讨了一流学科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8] 在此形势下,本单位对电气信息学科群的文化内涵开展了深度挖掘和高度凝练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并探索了学科文化的多维宽域广泛传承方法。 1 学科文化内涵挖掘与凝练 1.1 深度挖掘学科渊源与文化内涵 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优良传承地,高等教育特别是现代大学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开展卓有成效的新时代文化传承教育。而落实到具体的实施层面,每个学科应该结合各自的历史与现状,建立和发展具有标签特色和指导意义的学科文化。 为此,首先需对本学科先进文化的内涵进行凝练与总结,在党的大政方针指引下,结合校情和专业特点,挖掘并发展独具特色和辨识度的新时代学科文化。 对于党在新时代的创新理论和先进思想,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及时掌握“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思想,并与学校、学院、学科、专业情况进行结合,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求真务实。 电气信息学科群立足湖南大学,可充分发挥湖南省、长沙市及学校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当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进文化资源,在多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配合下,有潜力和基础提炼并抽象出较为高端的文化内涵。 具体来说,需认真理解和深入挖掘岳麓书院千年学府、湖南大学百年名校及电气信息百年学科文化精髓,切实发扬湖大人“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大力弘扬电气人“敢为人先、兼收并蓄”的创新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文化。 1.2 高度凝练学科文化内涵与精神 在挖掘历史渊源和分析学科特色的基础上,需进一步通过多种形式,对相应的学科群文化进行高度凝练与概括。 弘扬岳麓书院“重践履、务实学、通时务”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新时代社会现状,发展书院学规,大力提升学生创新知识、引领社会的素养以及迎接人生挑战的能力,并将该思想体现到学科文化中,以期最终影响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目标确立。 本单位高度重视学科文化内涵的凝练与发展,近年来先后组织相关专业专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毕业生等有关方面代表进行了专题研讨,为形成和发展体现特色、便于传承的湖南大学电气信息学科群文化内涵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单位编辑出版了学科发展史志,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文化和学科品牌,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培养视野开阔、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电气信息人才。 2 学科文化内涵传承与推广 2.1 多措并举,创新手段 要想使凝练形成的优秀的学科文化发挥作用,就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多维宽域广泛传承。为此,需大力创新文化宣贯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传统媒介、自媒体/新媒体/融媒体及课堂教学、实践实训、现地见学、会议、专题讲座、庆典等多种渠道和场景开展学科文化传播。依托入学教育、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入党培训、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制订与宣讲、毕业典礼、优秀毕业生返校等多个环节,并通过班主任、学生助理等多方的浸入式长期引导影响,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的文化传承教育。 通过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优秀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多样化认知结合之途径,为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深度洗礼,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和竞赛。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科文化嵌入日常授课过程,伴随专业授课内容出现,实施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达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教育引导。 此外,还可以制作和悬挂包含学科内涵的横幅、标语、标牌,定制和发放文化衫、书签、纪念册,设计带有学科文化宣传口号的饮料包装等,通过这些直观的物品展示,可使文化传承获得更为直接的载体,近距离地影响学生思想,传播学科文化。 在文化传播方式上,可结合校园开放日、大学生夏令营、优秀学子回母校等活动,推广别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学科文化。 除年级辅导员之外,电气信息群各专业各年级为每个自然班选配一名优秀的专业课老师担任班主任老师,并选配两名优秀的本专业高年级学生作为管理助理,并提高对文化传承方面的要求,通过班主任和学生助理的讲座、谈心、班会等形式,开展文化传承教育。 2.2 全程发力,持之以恒 为了使学科文化广泛认知,深入人心,还需要在人才培养的全流程各环节均进行渗透贯穿,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从入学到毕业的“产品全寿命周期”持续宣教传承。在招生、培养、毕业的全流程强化有关工作,引导相关专业方向的大学生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新生的入学教育阶段,主要在校情、院情和专业情况介绍环节中融入国家、学校和专业学科文化内涵与传承方面的阐述,并与军事训练有机结合,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化认知基础。 在优秀学生党员发展阶段,借助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开展经常性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机会,加强大学生思想先进性建设,合理设置党课内容,增进其文化传承功能。 在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体系设置与调整过程中,加大文化传承内容所占的比重,并通过新媒体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借助“湖南大学”、“麓山电苑”等微信公众号和年级、专业、学科QQ群等平台进行实时推送,在学生中广为传播。 在毕业和离校环节,注重加强和提升仪式感,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大范围的毕业座谈会、离别恳谈会、大型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毕业联谊晚会、总结表彰互评大会及重访实验室、填写调查问卷、留下一封信等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校、学科和专业的认知,提升荣誉感和认同度。 借助于上述一系列组合举措的有效实施,湖大精神、书院精神及电气信息学科群的文化认知和传承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3 结束语 当前,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已然形成,在先進学科文化的凝练、传承与发展方面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党的先进理论指导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态推进学科群的建设发展。进一步挖掘学科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特点,健全与学科群发展层次相适应的网络平台,推出系列网络文化精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文化和学科品牌,并建立卓有成效的传播途径。 基金项目:湖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电气信息学科群文化建设与传承方法研究”(编号:JY201806) 参考文献 [1] 黄长麒.高等教育学学科文化的内涵分析[J].高教学刊,2019(10):194-196. [2] 温洪泉.谈高校学科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互动[J].现代交际,2019(13):14-16. [3] 许莎.基于学科文化的一流学科的建设[J].文学教育,2019(2):102-103. [4] 李雪婷.大学学科文化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28-29. [5] 范玉鹏.一流学科建设的文化困境及其突破[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2):69-74. [6] 崔延强.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学科文化引领[J].山东高等教育,2018(3):5-6. [7] 黄超.一流学科群建设的文化调查与兼容性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3):41-44. [8] 刘伟.一流学科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8(9):15-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