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思想政治教育对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促进作用
范文

    高雪纯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也步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本文通过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入手,深刻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的主要思想问题,从而提出如何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通过加强思想引领、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着力提升硕士研究生的择业思维和就业能力,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效率。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指导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graduate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 of graduate employment has gradually entered people's attention. 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for postgraduate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main ideological problems of postgraduates in the process of job selection and employment, thus puts forward how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ocuses on improving the master's research by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guidance, focus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therefore the employment efficiency of graduate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Keywords post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 guidance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为47.44万人,2015年为57.06万人,2019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有290万人左右,被录取的人数占总报考人数的四分之一,大约七十多万左右。从这些数据分析,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硕士研究生数量也在逐年剧增。与之相对应的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年來,为解决研究生就业这一重大的现实问题,政府、社会、高校等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仅需要在本科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发挥力量,在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更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所学专业,积极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对硕士研究生的择业就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1 国家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通过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有用人才,从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 高校层面

    作为向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培养输送人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事业成败兴衰。而高校所培养人才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德才兼备”便是高校所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判断标准,立德树人则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真正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使之真正内化为硕士研究生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栋梁之才。

    1.3 社会及家庭层面

    硕士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处于青年晚期或成年期,来自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经济的压力与日俱增。首先,频繁的社会活动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在日常生活上,硕士研究生的年龄已经达到最佳婚恋年龄,因此在承担学业压力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来自于家庭对于婚恋方面的压力;在个人经济方面,由于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属于全日制在读,唯一的经济来源于学校的奖助学金,只够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对于额外的消费难以承担,经济压力较大。

    1.4 硕士研究生个体层面

    经过大学四年独立的学习和生活,大多数硕士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逐步成熟稳定,正因为此,大多数学生主体意识比较强,对于事物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一般不会因为他人观念而动摇。同时,相对于大学生,多数硕士研究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实际甚至是功利。部分硕士研究生期望在短时间内得到就业能力的大幅提升,但是专业知识或者实践能力往往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后才能不断提升能就业力。其次由于硕士研究生班级观念淡薄,集体活动有限,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摸清每个学生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就会让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 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思想问题分析

    (1)自我认识不足,读研目的模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继续深造成为很多本科毕业生的最佳选择。但除了部分确实对学术科研感兴趣,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为了逃避本科毕业面临的就业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定位模糊,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就业方向,到了大三时期,看到周围很多同学都在备战考研,盲目跟风,希望能够考取研究生逃避面临走向社会谋求生活的现实。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这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仅仅把学位证和毕业证当做攻读研究生的目标,所以在攻读学位的过程中无法钻研学术,最终导致收获甚微。盲目的读研造成很多毕业生面临就业时处于混乱状态,无法认清自己的职业选择最终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同时也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2)职业规划仪式淡薄,就业主动性差。许多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后,心理上可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以至于在读研过程中较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直到面临毕业时才匆忙开始了解就业信息。据了解,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太关注自己中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些甚至从来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部分硕士研究生更加偏向于依靠已有经验,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式、就业环境等缺乏全面的把握。更多的是根据学校安排和导师指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科研任务,认为只要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就能顺利就业,结果当面临毕业时措手不及,被动就业,导致不理想就业。

    (3)职业定位偏差,就业期望过高。硕士研究生接受教育的成本相对本科生较高,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对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的心理期望值也较高。但是,对于有些用人单位来说,在校园里读研三年所学到的知识和在社会上参加工作三年获得的实实在在的经验的性价比是不同的,所以部分用人单位所提供的薪金待遇达不到硕士研究生的期望值,从而导致硕士研究生求职阻力较大,最终延迟签约甚至消极就业。

    3 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促进硕士研究生顺利就业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力量,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在促进研究生就业工作上,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切实解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难,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1)突出“思想引领”,夯实硕士研究生思政教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应加强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研究生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贯穿到研究生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构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引导硕士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硕士研究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其投身建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2)重视“素质教育”,提高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不能局限于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上,综合素质教育应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促进硕士研究生全面协调发展科学研究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高硕士研究生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3)注重“心理健康”,保障硕士研究生心理发展。心理素质健康与否也是其择业就业能否顺利的重要保障。大多数高校对于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硕士研究生群体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心理素质教育更为必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每一个学生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巨大心理压力。在硕士研究生就业意识和就业观念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避免由于心態失衡和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试,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4)优化“职业发展”,树立正确择业和就业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就业方式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就业不再是曾经的分配制,只有单一的就业岗位和就业途径。因此,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引导硕士研究生对当下的就业政策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并有目标的培养其相应的职业规划的能力。学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应该结合国家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

    总而言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高等院校来说,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推动学生就业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硕士研究生完成自己的择业和就业之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邱菊,聂国东,齐丽.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3(3):142-145.

    [2] 葛阳阳.加强和改进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71-73.

    [3] 欧甜,邓文英.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6):167-168.

    [4] 须春君,杨鸣华.论研究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7):220-22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7: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