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润物无声 |
范文 | 张月金 摘 要 有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为师者,就是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宗旨。而一个人想要学习一门技艺,首先就需要从德行开始学起,这也是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一切教育行为都需要从道德方面入手,只有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与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是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是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与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品行,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目前,在小学教育中,还有很多教师仍然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仍然不够重视,这不符合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标准。因此,语文作为小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在教学中加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懂得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融入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从而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对社会公德观念有初步的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学计划,将德育融入到字、词、句、段、篇知识的教学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逐渐成长为品格高尚的优秀人才。我国教育工作受到以往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品德方面的塑造,为了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与德行,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有哪些错误的认识,并给予引导,这有利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起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習惯的养成,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促进的积极效果。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从教材中寻找渗透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以及我国的历史、人文等知识,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不仅决定这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也影响着学生对国家、世界的认知。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人文因素,从教材中寻找渗透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有利于对学生人格的熏陶,也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语文学科的教材中,是通过精挑细选总结归纳出的文学佳作以及具有重要艺术、历史价值的古诗词,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各个章节的内容,可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懂得判断事物的对错,了解我国历史。因此,在教材之中,蕴含着大量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教师必须关注对教材中德育教育内容的深度挖掘,将其加入到教学计划之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讲授每一篇课文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相关资料的搜寻工作之中,找到更多课文创作时期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文中的情景,在此过程中通过引导实现德育的渗透。 另外,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时,也应该加入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教材中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更加含蓄,不想科学知识一样那么明显。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单从教材的表面内容并不能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深层次的含义进行探索。 案例1:在对《画杨桃》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将杨桃的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观察不同位置下杨桃的样子,在引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通过画杨桃的描述,想要传达出来深层次的思想。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看待事物角度的不同,对判断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做事做人都要保证客观,不能凭空想象。 2.2为德育教育营造适合的教学氛围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大量应用,也为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可以让抽象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影像、图像,这样就能将语文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营造出更好的课堂氛围。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的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案例2:在让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篇古诗词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寻找了与诗词有关的地点图片、建筑图片,通过PPT为学生展示当地的地形、地貌,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图面,其空间感就会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景,学生在此情景之中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诗词中的荒漠、凄凉感,同时,教师加以引导,也能让学生想象出王维与好友在送行处的场景,以及作者当时联想到好友要去的地方和未来生活后,作者所产生的内心情感与情感波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诗词内同时,还在黑板上写下了依依惜别的成语,对(下转第201页)(上接第187页)正篇诗词的情境进行了归纳,还为学生播放了与送别情境有关的乐曲。通过影像图片资料配合乐曲的方式,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友情与关爱的情境之中,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本篇诗词的理解,也更好的认识到了友情的宝贵,懂得了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从而达到了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同理,在学习《七律·长征》这首七言律诗时,教师也应用了这种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寻找了与长征有关的资料,对长征路线以及路线上的地貌特征进行展示,学生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长征的艰险,感悟到当年红军展示的革命精神。 2.3引导学生勤写多记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后,自身的感悟会随着时间逐渐变淡,因此,在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同时在课下进行随笔的记录,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思想精神的记忆,也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养成勤写多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案例3:在完成《景阳冈》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教师鼓励学生对故事中描述的英雄人物形象进行自我总结,让学生对武松的看法加以描述,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印象,掌握了对写人的描述技巧,也能学到人物中勇敢无畏的宝贵精神品质。还有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五名八路军战士的英雄事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感悟,从中学到的宝贵精神等。在这种读后感的记录中,不仅达到了教育目的,也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对学生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明确的人生理想与学习目标,才能更加自觉的学习,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建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3):177+185. [2] 林丽珍.德育无痕,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6):52-53. [3] 南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0):60. [4] 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