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于幼儿教育之中 |
范文 |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之中,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培养传承者。本文结合幼儿教育特点规律,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现状、内容、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以促进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蕴含着经典、民间游戏、传统手工艺等宝贵教育资源,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此阶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幼儿在感受、欣赏和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精华,培养他们宽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初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 1现实的反响——清醒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现状 现实表明,要想在幼儿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看清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现状,用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获得学校、家庭、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1)外界的干扰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发展阻力很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的道德传承,是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然而,由于近代社会的连年战火,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备受蔑视和挑衅,再也无法恢复它以往那种君临天下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的文化思潮纷涌而入,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听见、真正听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2)认知的偏差导致对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动力不足。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幼儿教育能让孩子接受专业教育,增强孩子表达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对孩子健全人格、生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很多家长的文化记忆中,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与批判,让孩子把精力放在数学、外语、钢琴等务实方面,而不学习传统文化,造成幼儿教育在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缺憾。 (3)突然的重视导致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乱象丛生。“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足以亡种” 。近年来,随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等文件的颁布,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共识,诸多与之相关的幼儿教育活动日渐活跃,许多幼儿园或校外教育机构,打着传承发扬国学经典的幌子,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引作教材,生搬硬套传统私塾教学方法,一味让幼儿死记硬背,虽然不少幼儿能够熟练背诵,但由于缺乏理解,时长日久便会忘却,甚至会感到枯燥乏味、兴趣大减,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内容的界定——精准判定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集合了民族的特性,充分诠释了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观念的演变,书法、字画、词曲、歌赋等,被世代华夏儿女所继承和发展。尤其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普及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探索就显得更为迫切。 (1)文学经典。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逐步走进幼儿教育课堂,相关教育资源开发和研究也日益豐富,试图通过组织幼儿诵读、欣赏,以形成幼儿园特色的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体系。如赵武倩主编的《快乐中国娃》国学经典综合主题课程,依托《弟子规》《三字经》《古诗》《千字文》等经典原文,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巧妙地融合文化、历史、礼仪、语言、识字、表演、音乐等元素进行国学教育资源开发。 (2)民间艺术。广义的民间艺术包括了造型艺术和民间美术在内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说唱等内容。而狭义的民间艺术即是以造型艺术为主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透彻的理解力,能带给他们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3)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纽带。利用民俗文化教育幼儿,不仅能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习得传统美德。如利用过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给幼儿讲解节日传说、节日饮食、节日歌谣、节日活动等民俗文化,既可以使幼儿更好地接触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内涵和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水平。 (4)民间游戏。对幼儿而言,游戏是他们成长的内在需要。民间游戏来自大众、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其与幼儿的生活实际更为贴近,是幼儿社会化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如常见的数鸭子、跳皮筋、骑大马、老鹰捉小鸡等,取材方便、简单易学,既贴近幼儿生活,帮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又可以通过家长的参与,加深亲子之间情感交流,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的有机融合。 3持续的探索——主动践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对策 为了能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全向上的人格,家庭、学校、社会纷纷加大对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建设和开发,手段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关键要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以教为先,强化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设计。调查表明,传统文化对于幼儿教育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传统文化可以使幼儿情感及认知更加完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用讲故事、演节目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文化营养。如讲授“黄香温席”的故事时,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个作业,为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让爸妈高兴的事,既能让幼儿懂得感恩爸妈,也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应积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相对应的专题活动。如端午节时,可向幼儿讲解吃粽子、划龙舟和屈原的故事,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中秋节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做月饼,既是对幼儿动手能力的锻炼,也能让幼儿从劳动中体现到快乐,进而养成优良的品质。 (2)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突出寓教于乐,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如民间游戏、教唱童谣等,通俗易懂、趣味性强,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很受孩子喜欢。对幼儿而言,“玩”符合他们的天性和内在需要,幼儿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影响个人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不能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更应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孩子在不固定时间、地点、方式的情况下,尝试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断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3)坚持家教为基,突出家庭对传统文化熏陶的价值。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人生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从幼教情况来看,不少家长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对言传身教做得不好,甚至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对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通过日常语言、行为的规范,给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教育幼儿要做一个言而有信、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使孩子对父母产生较强的崇拜感、依赖感;通过平日陪读书、睡前讲故事、一起做手工、全家玩游戏等形式,既可拉近父母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也可让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主动去挖掘傳统文化中蕴含的幼儿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之中,使幼儿尽早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和熏陶,既能为幼儿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也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优秀继承人,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李云霞,安徽宣城人,1983.11出生,安徽总队幼儿园教师。 参考文献 [1] 张房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6(22). [2] 刘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与意义[DB/OL].百度文库,2019. [3] 唐丽美.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方法初探片[J].教育教学论坛,2012(05). [4] 赵武倩.快乐中国娃[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10. [5] 梁玖.什么是民间艺术[J].中华手工,2004(01):18-22. [6] 王新燕.浅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7). [7] 任平,陈立.近二十年国内学前融合教育研究进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