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绘本的幼儿戏剧创编和指导策略 |
范文 | 苏秀蓉 摘 要 绘本是国际上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是幼儿接触世界、体验情感、了解事物的窗口,对儿童的认知启蒙起着重要的的作用。 我园在开展早期阅读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幼儿戏剧游戏活动。基于绘本的戏剧活动始于对绘本的深入阅读,教师们对绘本阅读教学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引导幼儿深入理解绘本的内容,发挥自己想象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但对于如何将“静态的故事”创编成“立体的戏剧”呈现分享却存在很多困惑和难点。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引导幼儿创编剧本、剧本创作包含哪些要素等提出具体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 绘本 幼儿 戏剧 创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配合较少文字或没有文字,讲述故事的一种幼儿文学。一般由几幅或者十几幅跳跃式或静态画面、配合简短、浅显的语言,来完成一个故事世界的塑造”。戏剧是指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而幼儿园基于绘本的戏剧活动就是以绘本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从理解绘本内容到参与剧本的创编、角色体验、即兴表演、最后以舞台表演形式呈现出来的活动。 绘本故事的描述是静态的,都是以让幼儿较于容易理解的线索和主人公的故事贯穿故事的始终,它必须通过阅读和想象在脑海里呈现故事。而戏剧具有形象直观性,它是通过人物的形象刻画、对话、环境和情节发展直观的呈现出来给观众的。要形成一个好的戏剧必须要有好的剧本,从绘本故事到剧本故事的改编,就是在幼儿理解故事和累积了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在师幼的互动中完成剧本的创编。幼儿绘本戏剧的剧本创作包含:幕、角色、对话、表现形式场景、服装道具等内容,本文将从戏剧所包含的这几个要素来谈谈戏剧的创编和指导策略。 1幕的确定和指导策略 人们观看戏剧经常会问,这部戏剧共有几“幕”?这个“幕”指的是剧情的段落和情节,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一般情况下戏剧可以分为四募:起(起因)—承(过程)—转(矛盾冲突)—合(结局)。在初次尝试编写剧本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遵循绘本故事的情节发展顺序来确定绘本剧的幕数,然后引导幼儿共同讨论每一幕所要呈现的内容有哪些,用图表或是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大班的幼儿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一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并给每一幕确定一个主题。如中班绘本故事《丑小鸭》,遵循绘本故事的发展情节发展可以分为:第一幕《破壳而出》、第二幕《远足遇险》、第三幕《漫漫寻亲》、第四幕《美丽的天鹅》。也可以引导幼儿对绘本故事进行准确而明细的结构划分,根据故事发生的不同场景来确定戏剧的幕数。如中班绘本故事《跳芭蕾舞的牛》,可以将故事结构的划分为四个场景(四幕):一是农场家里对着电视学跳芭蕾舞的牛;二是在农场里被动物们嘲笑的牛;三是被邀请到农场主爷爷家跳芭蕾的牛;四是经过不懈努力走上大舞台跳芭蕾的牛。还可以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划分幕。如小班绘本故事《毛毛虫变蝴蝶》,虽然整个故事是以“毛毛虫吃了什么颜色的叶子,做了一个什么梦……”来展现的毛毛虫蜕变蝴蝶的过程,如果按照“各种颜色的梦”来划分戏剧的幕数,就会出现“幕数”太多的问题。如果根据各种花开的时间或季节来划分的话,就可以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幕,也恰好展现了四季毛毛虫的蜕变过程:卵—虫—蛹—蝶。 还有一些绘本故事篇幅较长,故事情节、矛盾冲突跌宕起伏,如完全按照故事情节来划分幕,也会出现剧幕太多,时间过长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一是通过旁白的形式概括故事的起因,或是利用旁白连接幕与幕之间的情节或转折;二是选取故事中最具代表性或情节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形成戏剧,然后通过增加简短的序幕、尾声来使剧目更完整。如经典绘本故事《白雪公主》,选取最经典的四幕形成绘本剧:第一幕《森林大逃亡》、第二幕《七个小矮人》、第三幕《诱人的苹果》、第四幕《王子来了》,然后通过简洁的旁白讲述故事的起因及幕与幕之间连接或故事的转折。或是增加简单的序幕《美丽的白雪公主》和尾声《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 2角色、对话的确定和指导策略 角色就是指在剧中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师幼可以根据幕的划分用图表、绘画或思维导图罗列出每一幕的角色。如绘本《丑小鸭》第二幕“远足遇险”,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罗列出来的角色有:众小鸭、鸭妈妈、丑小鸭、红布老母鸡、红布老母鸭、天鹅、猎人、芦苇人、老奶奶等。角色确定下来之后,需要赋予每个角色个性。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描述、事件发展顺序、幼儿的理解或想象共同讨论角色之间的对话,他们分别说什么?可以怎么说?每个角色个性是怎样的?对话语言既可以是来自绘本的语言,也可以是幼儿的个性创想。教师与幼儿可以一起用图表或符号记录下她们讨论的结果:每个角色的性格、服装、道具、剧中的对话、表情等…… 绘本剧除了按照绘本故事的发展进行剧本改编之外,也可以尝试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情节或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的新思路、新看法创新故事,形成新的故事剧本。还是以《丑小鸭》第二幕“远足遇险”为例,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对丑小鸭“掉队迷路去哪了”“遇到了什么危险”的猜测活动很感兴趣,于是故事发生了新剧情、增加了新人物和人物的新个性。如幼儿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猜测丑小鸭可能“去玩具店了”“去好朋友家”“去游乐场坐摩天轮”“去超市买汉堡”等,在这些地方丑小鸭所遇见的对象(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如“玩具店售货员小狗”“好朋友丁丁”“游乐园的猫大婶”等等,这些朋友又是如何引导丑小鸭如何回忆所走的路线、周围环境特征等。一个全新的、现代版的“远足遇险记”随着角色、事件发生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角色、新的人物个性和新的对话、新的剧本。 3戏剧的表现方式和指导策略 绘本只是提供了戏剧表演的基础脚本,要完成完整的绘本剧创编,还需明确戏剧表演的表现方式。有研究认为,创意戏剧有对话式、哑剧式、舞蹈式、組合式。绘本剧还需要音乐、歌唱、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参与才能更好地渲染气氛,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因此在剧本的创编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与幼儿共同分析剧情和故事背景,通过师幼对绘本故事的深入理解,商量每一剧幕的恰当表现方式,更好地表现绘本剧。如绘本剧《小冰山和小企鹅》,第一幕的主题是表现在南极生活着一群快乐、无忧忧虑的小企鹅,这一幕的情绪是热烈、欢快的,所以可以选用一首欢快的音乐和一段企鹅嬉戏、舞蹈的形式来表现。第二幕的主题是冰山融化坍塌,小企鹅在逃亡中与家人分离,小冰山赶来搭救他的情节,这一幕的情绪是悲哀的、迷茫的,所以是以歌唱的方式为主来表达这种情绪。第三幕的主题是小冰山陪着小企鹅一路寻找家人,沿途遇到很多的朋友给他们指路,这一幕主要以对话式、律动的形式来表现的。第四幕也是结局篇,小企鹅终于找到家人,但小冰山却因为保护小企鹅而渐渐融化了,最后在企鹅爷爷的帮助下小冰山又强大起来了,那么在表现形式上也采用了组合式:有对话式、歌唱式和舞蹈式,使这一幕更精准的表现小企鹅经历了“喜—悲—喜”的过程。 4舞台场景的创设和指导策略 舞台场景是戏剧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众观赏戏剧表演时,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景像,是舞台上最直观的造型艺术,它对烘托作品气氛、深化作品主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与幼儿在设计舞台场景时可以对每一幕的主题、故事发生的地点或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绘本故事的描述探讨舞台场景的表现方式或呈现方式:是制作一幅大的绘制背景图还是立体背景?是固定式的还是移动式的?是有幼儿扮演还是背景固定摆放等等?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故事中漫长的故事线?或是时空发生的变化?如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第一幕的主题是冬眠醒来的青蛙妈妈产下卵,卵变成了小蝌蚪在水里自由玩耍。幼儿在理解作品的情况下知道这是发生在春天的故事,商量的结果是可以制作一幅大背景图,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地面有一个大大的池塘,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水草,池塘边开满各种美丽的小花。为了能丰富第一幕剧的情节,增加小蝌蚪与舞台场景的互动性,大家决定“水草”由幼儿来扮演,“水草”能跟随音乐随意摆动,能与小蝌蚪嬉戏玩耍,这样第一幕的场景设计好了。到了第四幕,它的主题是小蝌蚪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而小蝌蚪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出了四条腿,变成了小青蛙。这时大家也发现场景虽然还是发生在池塘,但是故事中“青蛙妈妈”是趴在荷叶上,幼儿通过观察绘本故事画面总结出背景发生了变化:蓝蓝的天空中挂着火红的太阳,地面有一个大大的池塘,池塘里荷花盛开、“青蛙妈妈”趴在绿绿的荷叶上,这是夏天的景象。而荷叶和荷花仍是孩子们认为可以作为移动的背景,可以和小青蛙进行互动的场景。虽然这两幕场景的变化不是特别大,但却能很好的展现剧中漫长故事线发生的变化:从春季—夏季的推移,直观的烘托出故事的背景。 5服装道具的运用和指导策略 服装道具可以贯穿于整个戏剧,合理恰当的使用有利于剧情的顺利展开,有利于角色个性的刻画,使表演更具有情境性。如绘本故事《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贯穿于整个戏剧的服装道具:唐僧的袈裟、手中的念珠;孙悟空头上的紧箍、金箍棒;猪八戒的大肚皮、九齿钉耙;沙和尚挂着骷髅、降妖宝杖等,这些服装道具对人物形象刻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与孩子探讨绘本剧中每个角色形象及如何增强情节的戏剧性、丰富性时,服装道具的恰当使用或不可缺。如大班绘本故事《老鼠娶新娘》是一个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幼儿在戏剧活动中对古代的婚礼习俗特别感兴趣,教师引导幼儿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他们首先发起了“道具大创想”,对剧中古代婚庆迎娶中新郎新娘的服饰、盖头,花轿的款式、迎亲队伍的鼓乐队、嫁妆的准备等有了自己的新创想,于是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服装道具,通过画、剪、贴、立体造型等,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各种材料把自己的“创想”演变成“真”,火红的服装、道具渲染烘托“迎亲”的喜庆氛围,更能感染观众。 在绘本戏剧的创编活动中,教师始终是起着引导、支持的作用。只要我们坚持“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一定让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体验的一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的理念,在活动中更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自由表达、自由创造、自主参与,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感知世界、体验生活、抒发情感,享受创造。 参考文献 [1] 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04):20-27. [2] 戴力芳.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的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人文科学版),2014(01). [3] 陳锋.浅谈舞台场景对戏剧演出的重要作用[J].大东方(人文科学版),2017(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