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范海英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的活动安排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一切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都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方面出发,小学语文教学与思维导图的运用相结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学生通过思考和联想语文知识,最终将语文知识以图形、数字、结构和线条等方式串联到一起,增强语文学习知识的直观化,促进学生的吸收和理解。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277

    思维导图是学习与工作中一种常见的提高效率的方法,被许多人群应用,除了核心的职场人士之外,还包括各教育阶段的老师与学生。相比较而言,思维导图对小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小学语文老师应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实际意义

    第一,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表达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结构活泼、色彩丰富的主题图形将语文知识表达出来,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将主题图形进行拓展和延伸,将所表达的其他语文知识,通过分支图形或图示的方式直观化的描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更加全面地接受可视化、简易化以及趣味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最大化的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意识和整体概念能力,学生在自主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语文课文中作者、人物、情节,感受等方面来画思维导图,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字、色彩、图形的元素进行描画,将预习的教学内容填写到思维导图的框架中,更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一)构建初步的思维导图,理顺学习流程

    小学生由于语文学习能力不强,往往短时间内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是出于一个散点的状态,尤其是对语文阅读素材的理解以及语文学习环节不甚了解。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图解”方式对语文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构建初步的思维导图。所谓初步就是简单化,先把语文的大体过程列出来,包括粗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细读全文提取关键词句、阅读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内心思考感悟等。一方面是告诉学生学习流程和目的,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全面认识学习过程提供思维框架,优化其学习方式和方法。

    (二)逐步丰富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在理解学习过程时所需的关键能力。任何一个语文学习环节都由承上和启下两部分组成,详细了解若干学习环节的逻辑顺序,学生如何才能稳扎稳打,逐步掌握所有的语文知识。而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思维导图就是让学生深入分析若干学习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原文内容,包括粗读和细读,粗读和精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先进行粗读还是细读?粗读和细读过程中具体需要做些什么?以这几个问题为思维节点,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提取文章的重难点知识,包括词句、需背诵和理解的段落等等。然后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比如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什么?它是什么时候被毁灭的,毁灭者是谁?有何重要的历史影响?以这几个问题为思维节点,继续引导学生全面、详细地分析文章内容,体悟中华文明被外侵者践踏的惨痛和悲哀,引发学生心中对战争时期苦难生活的思考。最后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类,设置问题“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有何感想”,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并以“我谈圆明园的毁灭”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列明具体的写作步骤、思路和方法。經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基于对各个学习环节的理解不断丰富和优化思维导图,回顾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每个细节、每个问题都会非常清楚。这样逻辑思路式的思维导图应用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系统化、条理化的认知,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东拼西凑、穿插补充的混乱状况。

    (三)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重点、难点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因缺乏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会出现“学了就忘”的情况。因此,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系统化,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单独整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学习时更快更好地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方便及时补充新内容。例如,在结论总结环节,教师让学生讨论《圆明园毁灭》一文的字词、句子、文章内涵,这三者都是重难点知识,需要学生全面熟练掌握。学生经过讨论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基于整个学习过程,从粗读略读、文章感悟、交流讨论、书面表达等环节入手构建自己理解的思维导图形式。最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作业,将脑中的思维导图画出来并标注重难点知识,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导图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把握整个教学流程。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具有极强的启示和教育作用,对于加深学生的思想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兴玲.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学周刊,2018(31):61-62.

    [2]宁玲.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30):55-5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