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
范文 | 朱云 摘要:通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教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从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以及信息教学法三点入手,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互助精神和锻炼习惯,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285 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不能处理好教学与兴趣之间的关系。有些体育教师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方法上,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削弱;有些体育教师将关注点放在教学的趣味性上,导致原本的体育教学作用消失。针对这种状况,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注重趣味性与教学性的融合,真正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获得良好品格的塑造。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喜欢玩。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真正反思体育游戏的整个过程中,真正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促进学生体育优秀品格的形成,获得良好的游戏教学效果。 例如,在上周,教师转变原有的老鹰抓小鸡游戏,真正让学生在享受游戏趣味性的同时让他们的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也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讲授规则。教师对学生说:“这次我们将要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扮演老鹰,你们扮演小鸡。只要我用手碰到你们的胳膊或是后背,则表示你们被捕捉,并转化成小鹰,和我手牵手,捕捉小鸡!”在游戏规则讲授完毕后,教师询问学生:“你们说最终是老鹰取得胜利,还是小鸡取得胜利?”大部分学生根据小鸡的数量较多,选择小鸡会取得最终的胜利。第二点,开展比赛。在比赛结束后,比赛的结果出乎大家意料。最终是老鹰获得胜利。第三点,分享成果。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成果。小洛说:“在这次游戏中,老鹰之所以会取得胜利是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小鸡失败的原因是各自为战,只顾自己。”通过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调动学生游戏兴趣的同时,真正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思考,感悟,获得优良品格的塑造。 二、使用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互助精神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面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被冷落的状况,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下降。针对这种状况,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制定集体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让学生真正相互帮助,相互协作,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例如,在开展上周的“定点投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达成集体目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互助精神的树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注重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实际的教学目标,划分相应的小组角色。第二点,制定小组合作目标。教师制定如下的合作目标:教师让各个小组的成员投篮,只有在每个学生均投中的前提下,本小组方可得分。这种目标的确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第三点,巡场观察。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针对学生在投篮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寻常观察,教师发下小洛小组,即小洛在细心指导小陈进行投篮,并一遍遍让小陈调整投篮的姿势。第四点,展示成果。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和互助品格的塑造。 三、采用信息技术法,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与传统信息技术不同的是,本文中的信息技术法是指教师运用软件,开展体育教学,并运用小组互助的方式,开展体育锻炼,真正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点,学习软件。小学体育教师运用悦跑圈,开展体育教学,并运用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悦跑圈的使用方法。第二点,制定目标。教师让学生制定跑步的目标,即每天的跑步了距离以及具体的跑步实践。与此同时,教师会在班级群中,公布学生的跑步目标以及完成情况。第三点,实施引导。教师会在微课群中,上传跑步前的热身运动,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减少不必要的肌肉拉伤。第四点,划分小组。为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第五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对一位学生的锻炼状况,进行简要介绍。小洛的身体抵抗力差,而且身体肥胖。在一开始的跑步练习中,小洛制定的是2公里的慢跑。在4周后,小洛的跑步距离由2公里,拓展到4公里,而且跑步速度得到明顯的提升,从每公里12分钟,缩减到每公里10分钟。值得惊奇的是,小洛通过一周的练习,身体足足瘦了2公斤。他的精神状态也更好了。针对小洛这种状况,教师积极地与小洛沟通,并询问小洛:“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坚持了这么久?”小洛说:“是小陈同学的鼓励。在一开始跑步时,我没有看自己跑了多少公里,而是询问小陈。小陈担心我不能坚持下去,总是多报我跑的公里数,每次都告诉我,快到终点了,一定要坚持。我咬牙坚持着。在小洛的欺骗下,我逐渐获得跑步的自信,体重明显下降。”通过运用软件的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质,教师设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真正让学生之间彼此互助,获得体质的增强,培养他们科学的锻炼习惯。 总而言之,在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着力,真正构建最为接近学生认知以及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真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尔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 [2]吴秋霞.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6(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