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
范文

    靳明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292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教师需要根据大纲和教学要求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在进行案例选择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真实性原则

    选择课堂教学案例时,要坚持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不能胡乱选择,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不能编造案例,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错误引导。 另外,教师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观察,重视积累相关案例,通过针对性案例吸引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代表性原则

    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依据教材内容选择课堂案例。 通常影响力越大的事件说服力越强。 同时,教师要将案例与知识结合起来,做到胸有成竹,将案例教学的优点完美发挥。

    (三)新颖性原则

    教师选择案例时也要考虑时效性,选择可以反映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案例,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同时。 课程教学时,引入案例后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为具体内容,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课堂教学时教师选用的案例都会包含教材知识点,这也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案例中,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初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 同时,初中生有着丰富想象力与模仿能力,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可以发挥情境教学方法的优势。 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塑造情境方式,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案例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隨着科技的进步,每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初中生个性差异明显,在学生方面有着不同需求,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运用时,教师要选择课堂上合适的切入点,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学生在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与任务目标,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一)全面解读教材,选择合适教学案例

    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主要凭借教才为学生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因此,在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花费-定时间和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人挖掘与钻研,在对教材内容理解达到一定深度之后,在根据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确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精选案例,尽量选择一些切近初中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指向性明确的案例,适当时教师可以根据网络或者新闻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编写合适的材料,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教材开展的需求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达到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从案例中获得教育和启发,获得深刻的思想引导,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讲到《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这样一个案例:2018 年的某一天晚上, 有一所初中的三位同学趁学校门卫不注意,在晚上悄悄溜进学校直奔教学楼。 一名同学先对着教室门先踹了几脚;然后另两名同学接着踹,将教室门板踢下一块,三人钻进教室,又开始毁坏其他东西;最后扬长而去。 后来学校通过监控将三名学生找到。 教师可以讲到这里后让学生分析,后面会发生什么。 不少学生看到这个例子后情绪被激起,大家都对于这几个初中生的行为表达了斥责。 与此同时,学生也开始慢慢结合自己已有的法律知识对问题作出了判断,并且给出了各种猜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见解的表达,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更加活跃。 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给学生揭示最后的结果,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是否正确。 这样的案例分析与解读过程不仅给学生营造了很好的教学参与平台,这也让学生的法治观念进一步强化,并且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知识对于很多问题展开分析判断,这才是课程教学要达到的效果。

    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一种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 要养成这种素养,应在一个又一个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主题或项目中通过体验、探究、发现来建构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己的品格。

    (二)深度分析案例体现理论知识

    教师在分析案例时,要清晰展现教学的思路,并在教学之前理清教学的过程,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深入思考。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跟进教材的变化,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让法治意识培育有明显的效果。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的课堂形式,在抛出与真实案例相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自行讨论案例中所体现的与本次课堂相关的道德法治知识点,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向其他同学展示本组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展示的全部知识点对本堂课所分析的案子进行深度剖析.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行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点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

    (三)对相似案例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升华总结之后,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去寻找相似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道德法治知识对自己所寻找的真实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究与深入思考,并以小组的形式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及解决方式,并通过小组之间不同见解的交换来达到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深化,还能通过自主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式的能力,提高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培养人文法律素质。

    结论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教师选择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实现案例教学方法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大幅度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新常态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教学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初中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孟庆文.巧用案例,优化课堂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家长,2019(08):182.

    [2]秦丽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陈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98):123.

    [4]柳立华.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88):13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