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范文

    刘国泰

    摘要:目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城镇留守儿童约2826万、农村留守儿童约4051万。这个数字的背后,伴随着的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出现。笔者深入农村地区,探索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298

    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长期困扰社会各界,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担,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父母教育缺失、隔代教育显著、教育方式不一致和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并从家庭、学校、政府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存问题

    (一)父母教育缺失,儿童良好习惯难以形成

    外出打工的父母人数占比农村总的儿童父母人数的60%,超过半数的农村儿童跟随祖父母生活:父母外出回家看望儿童的次数大约为1年3~4次,每次在家停留1~2个星期。真正留在儿童身边陪伴、教育儿童的父母很少,并且他们的陪伴和教育也只是暂时性的,家庭教育效果尚未形成,就因父母再次外出务工而被迫中断,儿童未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

    (二)隔代教育,儿童成长的需求难以满足

    作为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的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他們的教育理念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让儿童吃饱、穿暖上,与现在“德、智、体、美、劳”综合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相冲突。在教育儿童综合发展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导致部分儿童出现随意出现说脏话、不讲礼貌、学习成绩落后、不尊老爱幼、校园欺凌等现象。加上隔代长辈因为身体素质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辅导儿童的学业,无法满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家庭教育条件。

    (三)家庭内部教育方式无法达成一致

    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儿童的教育,只能委托长辈代为教育。但很多留守儿童父母的立场和家中长辈的立场往往不同且沟通不到位,面对儿童学习,前者往往采取“优则奖励实用的物品,差则鼓励其寻找错误”的教育方式;后者则热衷于“优则金钱奖励,差则棍棒教育”的教育方式。这两种教育方式存在不统一性,双方无法在教育儿童的方式上达成一致,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构架良好桥梁,完善家庭教育

    第一,监护人同儿童的交流。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并且暂时无法改变远离儿童的现状,但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和儿童进行视频电话交流。现在基本每家每户都配备智能手机,儿童对智能产品使用的学习能力很强,对其功能作用也了解得很到位。监护人、代理监护人可以和儿童商议进行视频交流的时间,让儿童定期和父母通话、交流,这样既可以避免儿童利用与父母视频通话的理由暗自玩游戏的危害,也能弥补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监护人和代理监护人需要沟通交流,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可以帮助寻找两者都认同的教育方式。代理监护人更了解儿童,他们可以将儿童的情况及时传递给监护人。采取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教育方式,也将监护人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代理监护人。通过平和的方式建议代理监护人采用合适的方式教育留守儿童,改变局限于学业分数的现状,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

    (二)外部各方合力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助力

    家校共建桥梁,协助留守儿童家庭更新教育理念。学校以及教师协助留守儿童家庭更新教育理念,立足儿童的创新教育;学校以及教师协助留守儿童家庭对儿童进行管理,建立“家长微信群”反映儿童在校表现,向家长传递留意儿童的信号;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分享管教经验,让家长了解儿童的实时情况,加强对监护人、代理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学校配备心理咨询教师,让心理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参与课堂和课间活动,细致观察留守儿童的言行举止,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学校提供帮助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条件,改变其家庭过分关注儿童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感性知识学习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层面,增强教育管理

    学校可针对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使其能够健康成长。方面,学校可实施帮教措施,引导教师和优秀学生帮助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即是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周边资源,在各方努力下找出家庭教育问题原因,进而采取优化策略。另一方面,应从留守儿童性格特征入手,鼓励儿童参加学校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明确自身优势。另外,为了实现学校资源合理配置,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家长、学生、学校之间的沟通平台,确保学校教育活动是服务于留守儿童发展的。学校教育应该始终坚持是对人的教育,尤其不能戴有色眼镜对待留守儿童,甚至更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合适的人文关怀,并定期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测试与评估,以防儿童的心理存在问题,并引发问题。通过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能够和留守儿童直接接触的对象,应该主动肩负起帮助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的职责,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帮助留守儿童转变其自卑的心理状态,塑造其健康、积极、阳光、向上的人格。

    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重点,针对留守儿童生活、教育、人格心理相关的研究较多,为了保证留守儿童受到良好教育,还应注重家庭教育的改进和完善。文章从优势视角入手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旨在通过优化家庭教育,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和自身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蒋丹平.我国奥尔夫音乐治疗研究初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4):129-131+136.

    [2]谭琼,张鸿,刘娟,尚彪,刘坤学,陈华明,杨菊.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智慧健康,2019,5(36):28-29+32.

    [3]王玥.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研究——以江西S镇为例[J].老区建设,2019(24):46-5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