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
范文 | 高炳顺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呼唤着核心素养的培养,随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转变,培养学生的素养首先需探寻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学生的参与意识源于主体发挥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内容的探究和学习中去,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课堂参与意识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纵观当下数学教学现状,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大多是被动的、机械的、模仿的习惯性运转,完全没有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那么,数学教师应当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从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呢?本文以数学学科为载体,以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为切入点,试图找寻到有效的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32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课堂教学活动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如何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教学活动呢?需要问题引领.可以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如何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需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具体学情,可以起到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激活学生参与意识的双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问题情境,将刻板的数学教学与多彩的问题情境相融合,引发学生的参与潜能,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结合实际教学,力求获得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转变为育人,教师不止单纯地问学生“为什么”,而且更应努力促进学生由被动地回答教师关于“为什么”的问题而发展成为经常向自己提出“为什么”.数学课程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的思维教育,这就决定数学学科育人的独特功能,要使学生会思考,特别是学会“有逻辑地思考”.这就决定数学课堂提问的标准:使学生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问题1:我们知道整数、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请将下列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总结归纳你的发现。 -35,478,911,1190,59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利用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每一个整数均可看成小数点后是0的小数,由此可知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任何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独立操作活动中,探究、体会、理解有理数可以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问题2:小数除了上述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还有什么形式?师生活动:师生共同通过对数的分类归纳,参照有理数,回忆前两节学过的知识,确定一些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不同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一类不同于有理数的数,明确: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是无理数,指出圆周率π=3.14159265……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常见无理数之一,进而给出: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在实数概念中可知实数有如下分类。 二、激起参与动力:注重课堂实效 1.提问引领提问是教学方向和动力生成的核心要素,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优质提问激起学生的参与动力,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活化他們的思维过程,提升课堂的实效性.案例3:试求出直线y=x+3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师:一直线与两条坐标轴可以围成什么图形?生1:三角形.师:(追问)一般三角形吗?生2:直角三角形.师:要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需先求什么呢?生3:先求出三角形顶点的坐标,就可以得出两条直角边的长.好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参与动力,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以达到发动思维、触动灵感的目的.问题驱动的课堂可以将隐藏在冰冷的数学形式后的数学思想、数学公式与数学活动紧密结合,从而迸射出引人人胜的“色彩”。 2.操作引领动手操作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初中数学中,不少章节都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来实现知识的获取.这样一来,不仅分化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达到提升整体素养的目的.案例4:三角形的内角.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来做一做,好吗?取出准备好的一张白纸,首先在白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再将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来,然后将这三个角的顶点拼在一起,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呢?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热情高涨.生:三个角组成了180。.师:是吗?我们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来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通过上述操作活动,教师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知识深深刻入学生脑海,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氛围中习得知识,让动手操作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三、引导自主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1.基于学生困惑.组织梳理式小结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课堂小结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这个简短的总结任务应当由教师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抓紧时间完成笔记,遵循教师的讲解即可.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只有自己才能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成果,了解哪些知识存在疑问,所以为了全面提升课堂小结的有效性,我认为应当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鼓励学生自主分享,不仅包括学习心得,也为了发现其中的不足,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契机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遗留问题例如,在完成“勾股定理”的学习之后,我要求学生自主梳理并总结相关知识。 结束语 总之,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谨慎把握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关注到学生素养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林伟.数学实验: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09):103-115. [2]李娜·祖哈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31. [3]党得时.巧妙设计问题,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自学·议论·引导”模式下的问题设计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