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
范文 | 王彪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转变了传统观念,并不断改进、调整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本质上仍未挣脱应试理念的束缚,“教师累、学生苦、效率低”的现象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中仍大量存在。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采用情景引入新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运用视听结合手段四方面着手,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一问题作以简要论述,以望从根本上转变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目标;情景;小组合作;视听结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1-364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是最有活力也是最为深奥的一门学科,它始终占据教学改革的首位,也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具魅力。如何使学生学好语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的束缚,继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使教师得以更好地驾驭课堂,从而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一、认真备课,明晰教学目标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教学亦是如此,备课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直接影响。试想,如果没有明晰的目标作为教师授课的指引和方向,势必会在极大程度上令课堂教学陷入无序状态,进而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以教材和大纲为凭借明晰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开展。 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对《老王》一文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1.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把握对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过程,学会运用品读法、圈点法、探究法、拓展法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和老王的善良,领悟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适切的教学情景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贴合教学内容及目标创设“乐学”情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进而才能为学生感知感悟文本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黄河颂》这首诗歌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聆听了《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并让学生在听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自由发表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后,我向学生问道:“为什么大家会有激动、热血沸腾的情绪?”在学生简单回答后,我继续引导道:“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同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至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如此,通过围绕《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创设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为学生感知感悟歌词中体现的英雄气魄做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突出学生主体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切实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课文展开自主阅读和深度解读,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与提升。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先是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在这一过程中按照课文的写作内容划分段落层次,以使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之后,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探讨: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2.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紫藤萝?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3.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5.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文本展开自主剖析,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体会了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四、视听结合,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技术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学生、教师和教材之间的桥梁。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一教学辅助手段的优越性并积极运用,将课文中静态的形象转化得更加立体和丰满,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进而最大限度地彌补传统教学手段在形象性和直观性上的不足。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先是以一幅典型的冬日图景引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为使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和趣味性,在接下来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依次展现了相关图景,并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将其与文本中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具体场景作对比。如此,通过视听结合,不仅创新了语文教学视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学生直观感知了济南的冬之美,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必须要立足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积极寻求最为科学、适切、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更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获得更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吉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下),2017(08):64. [2]黄金.浅析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培训,2016(20):2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