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范文

    王春会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提升学生素质,重视个性差异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无疑对教师教学发起新的挑战。就地理学科而言,教师要将新的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并付诸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素养。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必备的一项技能,是教师专业实践素养的关键部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设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需要着重关注。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1-374

    教学目标:1.以河流地貌为例,理解并学会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能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1.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和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河流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下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于河流和聚落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直观概念,并且已初步掌握了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对于本节的部分内容能较好的理解。但本节也有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如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河漫滩平原等,而且本节内容主要体现了地理过程,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环节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长江图片,展示图片的同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环节二:展示四幅河流地貌图,让学生判断是流水的什么作用形成的?

    设计目的:让学生直观感受河流地貌,并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教学过程

    对于河流侵蚀地貌,设计三个环节。

    环节一:小实验模拟流水的侵蚀作用。先告诉学生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小组讨论实验会出现的现象,然后在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比作对比。

    环节二:学生自主学习本部分内容,并完成学案上相关内容。

    环节三:教师做简单的小结,解释难点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设计目的: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印象,在看教材,填学案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小实验中显现不出来的现象,从而完善整个侵蚀过程,对于难点内容学生掌握不好,需要教师讲解。

    转呈:河流作为一种外力,它的表现不但有侵蚀作用,形成侵蚀地貌,还有搬运和堆积作用,搬运不形成具体的地貌,堆积作用则会形成堆积地貌,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河流的堆积地貌。

    对于河流的堆积地貌,设计三个環节。

    环节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河流堆积地貌的相关内容。

    环节二:学生自主学习本部分内容,并完成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环节三:让学生说一说自主学习又知道了哪些新知识。对于学生说不出的教师补充。

    设计目的:本部分知识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已掌握好多,应该相信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和自主学习是可以掌握该部分内容的。

    合作探究虎跳峡和荆江。

    设计目的:1.复习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

    2.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3.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设计两个环节。

    环节一:以武汉市为实例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武汉所在地吸引聚落分布的原因?该地对聚落分布有不利吗?如果有怎么解决?

    2.武汉为什么被分割成鼎力的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

    环节二: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案例的形式学习使知识点更形象。

    小结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巩固提升

    设计目的: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课下活动

    1.动手模拟课本P79页的实验

    2.搜集外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的图片(也可为照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张带来与同学共享。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冲积扇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搜集图片可以让学生掌握其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再次展示美丽长江图片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看图片的过程中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地表形态的形成。

    教师点评

    优点:整节课思路清晰、过程流畅,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多。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注重对学生“双基”的培养。

    缺点:激情不足。

    自我反思

    继续发扬优点,并注意使用肢体语言。

    参考文献

    [1]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生地理技能培养的新认识[J]. 范改利,黄榕青.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20)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 隗彦巍.新课程(中学). 2019(02)

    [3]谈如何树立人地协调观、培养地理核心素养[J]. 顾烽郁.才智. 2019(3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