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及对策研究
范文

    付亮

    摘要:幼小衔接阶段下,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还未真正养成,具有不稳定、不系统、不合理、不自觉、不科学等特点,这就需要贴近学生生活与习惯的且有层次、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教育活动来改变当前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将科学且高效的学习行为逐渐变成一年级新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以做到幼小衔接的平稳自然,并有所提升。

    关键词:幼小衔接视角;小学一年级;学习习惯;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43

    一年级新生由于自身年龄特点,必定在学习习惯上无法达到最佳状态,有许多自身问题需要克服。而通过科学的收集与分析,充分掌握周边环境下的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情况,并针对性给出解决方案,结合当前有利的教学条件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展,及时总结反思,及时深化调整。

    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渠道

    刚开学就要对他们进行坐、立、行、走、文明礼貌、课前准备等常规教育。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养成习惯,如:“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桌上,抬头挺胸看前方。”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坐势,并按照统一的标准提醒学生按要求去做,如:“谁能像我这样坐”,生答:“我就像你这样坐”。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就说“小眼睛”,生说:“亮晶晶”,师:“看谁的小星星最亮”,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身上。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规范,明确了要求,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二、良好的习惯,示范是最好的教育

    低年级学生幼稚、天真、行为不受拘束,上课坐不住,喜欢随便说话,书写不认真,不遵守纪律,不会扫地等等。光跟他们说不起作用,他们也不太理解。但低年级小朋友天真可爱,模仿力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老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学生刚开始学扫地时,我一同参与,教给孩子们扫地的方法,及时表扬爱劳动的学生,激起他们的劳动热情。一两个月后,他们从不会扫地、不愿扫地,到抢着要扫地,并能自觉、认真地完成值日工作。在教学上,我随时去发现那些书写工整、作业认真的学生,并指定他们当“小老师”帮助那些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超级粉丝,老师良好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训练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老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是最好的教育。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自己要做到。上课起立时,老师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课后,地上的捡纸我捡起就是最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熱情洋溢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和表扬的作用。

    三、良好的习惯,亲身体验是有效方法

    低年级的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上小老师、小干部。因此,老师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劳动委员,领发员,领读员,领队员等,每月一轮换,让每位学生轮流尝试角色的体验。这些小干部的设立,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我经常用比赛、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如:谁每天自觉地扫地、抹门窗,看到地上的纸屑就捡起等,每自觉地做了一次就奖一面小红旗,每月一评,比谁得红旗最多颁发奖品。清洁卫生做好了,可班上还有一件事让人头疼,每次一下课,学生在教室走动,就把桌子撞歪了,等到第二节课上课时,教室的桌子就像一条“蛇”一样弯弯曲曲的,叫人目不忍睹。于是我就点几名学生上讲台看一下他们的桌子,并教他们怎样把桌子摆放整齐,再次让他们环顾教室四周,他们笑着说:“看到这样干净整洁的教室,心里真舒服!”从那以后,只要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就主动摆放桌子,有的望桌子的两边是否对齐,有的在看两张桌子中间的缝隙是否成一条直线,大约一个月过后,我随时走进教室都是干净整洁的。每天早上领读员自觉地带着同学们读书,课间操,领队员立刻组织同学们站好队走到操场。我把这种常规要求落实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树立身边的典型,在班级管理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四、良好的习惯 家校配合

    不少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由于学校学生家庭结构的多样性,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单亲家庭等,而这些家庭中,因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差异,多多少少存在教育思想不正确,或能力不够,或教育方法不当,或为生计所困,造成这些家庭中的反教育行为的存在,以及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存在。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出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经常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情况,并询问孩子在家表现,对于反常学生进行不定期家访、电话联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

    总之,低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纯真可爱,可塑造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只要我们教师加以合理、正确地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序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樊银雁.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学习习惯的养成[J].甘肃教育,2015(3):46-46.

    【2】李德花.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探析[J].读天下,2016(22):143-14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