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教育心理学构建体育高效课堂探究 |
范文 | 李木园 摘 要 目前,义务教育学生厌学体育的现象较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研究分析,改进教学手段,克服学生各种不良心理影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研究。 关键词 教育心理 体育课堂 构建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每次上体育课都有学生请假,称头晕、脚疼、肚疼等。从教育心理学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歡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笔者长期一线体育教学,基于教育心理学,如何构建体育高效课堂,进行以下探讨。 1“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2“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走读生学校,学生天天回家。双休日过后,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地提高。 3“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l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地接近他,“l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健美操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l同学,李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笔者来到草地上。“某某,李老师实际很慈和,很想跟你交个课堂中的朋友,你能答应我吗?”有一次笔者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地喊:“李老师,我最敬佩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l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使我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地神圣、多么地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蒋翠娥.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科技风,2020(16):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