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组合作应用小学数学的方法研究 |
范文 | 张友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大亮点,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还将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机会和空间,有效体验自主学习、思考、体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最大化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为此,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对大家带来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044 传统理念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人才的发展需求,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立足学生学习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高,全面发展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观,也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主动性学习者角色,从而实现课堂教与学高效。本文将基于小组合作应用小学数学的方法研究为题,通过科学分组,实现优势互补、游戏竞赛、发展合作意识、综合实践,加速知识内化三个方面研究,探究小组合作的具体应用措施,希望为相关教育者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 一、科学分组,实现优势互补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科学分组,实现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助力全体学生自主化、主动化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通过摸底调查、课堂观察、作业完成、学习状态、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做到系统化、全面性掌握,这样才能提升教师分组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分组原则应该以“同组异质、分组同质”进行,这样将会保证学生之间的综合性均衡,也容易实现组间学生优带差、差学优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将营造各小组之间良性化学习竞争氛围,这样将会实现集体化积极学习范围,从而也进一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小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产生》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按照“一优等生、二中等生、一后进生”的人员配置标准,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将会带领基础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探究学习中深化问题的本质。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中将会推动优等生向后进生解释相关问题,阐述的过程是一次已知知识深化与迁移,利于优等生更加深刻理解已知数学概念。同时,后进生在小组积极学习氛围上,将会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基础理解。 二、游戏竞赛,发展合作意识 小学生天生好玩易动,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该将游戏化元素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这样不仅将会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也将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开展游戏化抢答竞赛,通过各小组参与数学游戏竞赛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已知知识的深化理解,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不同学生学习的发展情况,从而使得教学更为针对性。例如,在单元复习课堂中,以《分数乘法》一单元上,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学习进行开展“分数乘法——争霸赛”,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组,同时也规定各小组成员的答题次数,避免小组竞赛演变为优等生之间的竞赛。其次,教师应该作为出题人,组织两小组进行两两PK,其他小组进行观战,这样在竞赛性氛围下,学生都会具有团队荣誉心和集体合作意识,后进生有意识向其他学生求教,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优等生也将有意识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积极备战,以此共同协作上赢得比赛。同时,教师在各小组参与竞赛的过程中,要做好一个课堂的记录者,根据各小组成员所表现出来的答题速度、反应能力、易错题等方面,推断出学生所存在的学习短板,以此作为学情数据的参考,利于后期复习课堂的辅助教学。最后,当小组比赛结束后,教师不仅对获胜小组进行物质奖品激励,也更好采取过程性赏识评价,尤其对后进生群体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参与积极性、进步性、答题速度等方面开展激励性、肯定性赏识评价,这样将会给予学生学习进步的正向化学习反馈,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能够在下一次数学教学中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综合实践,加速知识内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不同知识点,选择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将小组合作的价值体现出来。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小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内化效率。具体而言,当学生初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价值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高课堂新知教学的及时转化率,推动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应用折线统计图,感知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的价值,也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本校“四、五年级的班级人数”为例,利于课余时间统计五年级、六年级的班级人数,并且根据自己调查的人数,进行折现统计图的绘制。这个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有着促进性,也将进一步实现新知的迁移教育功效,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其次,当各小组绘制完班级人数的统计图后,各小组要委托小组代表,面向师生分享自己小组得出的数据以及小组实践学习活动的感悟,教师也根据各小组的实践结果,给予指导教育和鼓励教育。最后,在实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升各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的顺利性,如:教师提前与各年级班主任做好协调工作,必要时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上,要给予各小组适度指导,以此保证各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积极参与性,终而最大化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发展学生从过去被动学习者轉变主动获取者角色的重要教学途径,为此教师应该立足以生为本的角度,开发多元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景安.寓教于乐,以趣激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几种做法[J]. 科技信息. 2018(27) [2]张缅.“大空间”让思维发展看得见——以“分数的意义”的抽象概括为例[J]. 小学数学教育. 2019(12) [3]张双成.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黑河教育. 2020(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