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生的世界我们的视界 |
范文 | 谭奇芬 摘要:在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中,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结构和方式不断调整、变革。师生关系也在社会发展和教学需要中不断演变。老师们不断经受各种教育观念更新中的重重考验,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如何“看清”孩子们的那个“世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怎样的“视界”。本文从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与学生相处的问题出发,深入观察思考,探讨教育教学中如何在我们的“视界”中“看清”学生的“世界”,真正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师视界;学生世界;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240 该如何来“看”孩子的世界?我们老师得有怎样的“视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思考。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用“看”到的学生“世界“,提升自己的“视界”,抓住时机,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教育教学活动前,学会观察学生,多角度的看学生的表现,我们的“视界”里才不会只有老师这一个角度。全面看待学生,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 可只是“看”,你无法真正看清学生内心世界真实的想法和状态。真正有效的“看”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及时交流。 要想“看清”学生,首先得克制我们“视界”过窄的主观认定。当学生第一次说“老师,你好怪”时,我非常主观的认定那是一句玩笑话。直到听到三次同样的话,我才本能的回敬了一句“你才怪呢!你得改改了,太固执。”可得到的回答却是“老师你真的好怪!”“真的”两个字刺痛了我。我才开始慎重地认为她说的是真的了。我选择了负气地离开。现在想想,到底是谁”固执“呢?我的主观认定与主观情绪是我失去了与她交流的最佳时机。那个”怪“字深深印在我的心底。时时警醒我,不要太多的去“怪”学生,许多时候做老师的得“怪”自己!因为“怪”自己,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看清孩子的“世界”。 作为老师,抛却主观认定,真正用心的,带着“想知道”“要了解”的心态去与学生交流,学生的心会和你靠近,你的世界也会丰富。 那个哭了的孩子,我从头到尾没听到他的一句话,却已经认定了他的哭是悔恨,是悔改,是对未来的坚定。殊不知,也许,他只是茫然无助;只是发现无力改变自己;只是很害怕同样的失败还会继续。而我给他的,却是“别哭了,你可以更好!”的空洞帮助。他迫切需要的是诉说,渴求得到的是外力的强力约束! 如果,我们能及时的给他说的机会,让他的真实心理敞开。给他以他所需要的、实际的帮助。那么,我们的“教育”和帮助会真正有用有效! 用新的角度和“视界”去看学生,我们也会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的“世界”。 二、提升教师课堂效率,课前“看”学生的世界,及时调整教学,实施充分有效的课堂教学。 每天都会看到的学生,我们“看”过吗?眼神看到的,是否心里想过。看什么呢?有选择地“看”了吗? 首先的得知道“看”什么。教学开始前,“看”学生的准备状况、精神面貌。走进教室,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谁有值得表扬的表现;谁需要你特别的关注;谁有情绪的波动;甚至谁特别喜欢今天的教学内容;谁提前预习过;谁可能在课堂成为你教学的“助飞者”等等。一两分钟的观察,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你对这堂课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起点。 给我启发的是有一次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的文章,对阅历尚浅的初中生一直是难点。尤其是时代间隔越来越远,背景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老师不讲,学生很难懂。老师讲,课堂会很枯燥。那天,我一进教室,看学生一脸茫然,了无兴致。我准备的许多问题只会加剧茫然与无聊。我临时决定改变方式。学生一坐下,我没有介绍其它知识,直接提出,“教了好几次这篇文章,却一直有一个困惑,我一直也没想明白……“说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会,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坐直了身子倾听着。我趁势出击“同学们帮我想想”。他们都迫不及待了“老师!快說是什么问题!”,“这故事很让我觉得做人之险,这个“险”具体指什么呢?”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刻行动,飞速翻阅书本,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气氛热烈。 所以,课前关键的一两分钟,是我们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适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出调整的最佳时机。也是课前准备在课堂得以实现的关键。 三、扩展教师的“视界”,了解课堂之外的学生“世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怎样才能透过我们平时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来真正了解认识学生的“世界”?我想,关键还是要扩展教师了解学生的途径,提高教师了解学生“世界”对教育教学作用的重视度。 教师了解学生的途径,通常只是自己的课堂观察和偶尔发现。这些只是学生“世界“的某一个点,学生的世界丰富得超越我们的想象。在老师眼里他只是一个单一的学生身份,但在同学中,在父母面前,在社会角色中,他有着和我们成年人相似的交际交流欲望;有着和我们类似却更多不断矛盾变化的过程;有着想象中的自己和实际的自己反差剧烈的痛苦挣扎;有着成长中明知不对却偏激一定要做的冲动…… 如果我们仅仅从某一个点出发,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就会在原点出发和终结。因此,我们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扩展自己的“视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尽量扩展了解的面,包括学生的同学、朋友、家人、亲邻;学生生活的环境、,成长的经历等。在全面的了解调查后,分析思考,我们能更客观理智的认识和评价学生,找到与学生交流的突破口。在交流中提供有效的方法。这样,我们看到的学生”世界“更全面清晰,在交流中,我们与学生共同学习思考,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为以后的交流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忽略教育教学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实现的。因此,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从教师开始,转变观念,变被动的传授知识为主动的了解认识学生,从学生的“世界”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同时,在了解交流中不断提升老师的“视界”,为持续有效的教育教学打好坚实基础!有努力与真诚开启师生共同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贾晓春.找寻生活中的元素——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路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郭凝.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Z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