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策略 |
范文 | 颜西华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教学的任务已经不局限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在于思考新时代下应该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为了使得课堂和我们的学科教育更加完好的贴合在一起,加强在课堂中对于学习资源的利用,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的思维为中心,更多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思维发育,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从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12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席卷而来,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之下,需要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问題,不能片面追求学生得高分,而是要解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已经逐渐成为新课改教育依赖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一个贯穿新课改教育全过程的整体性价值观要求。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核心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的主要课程,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在青春期进行正确的核心素养与价值观教育引导,避免学生吸收社会负面能量,误入歧途。为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教师必须在核心素养目标引导之下改革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觉学好这门课程,提升核心素养。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道德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长有着重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思想引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在积极转变思想教育观念。扭转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局面,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以及探究学习意识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教学任务。在承载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这一学习任务的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摆脱单一的知识传授这样机械和枯燥的学习方式外,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提升。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应只关注于知识的传授,在确立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同时,教师要通过唤起学生的主人翁学习意识,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习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主观学习欲望强烈,能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探究,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学习体验,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熏陶,从而能够产生思想道德情感意识并受相关的法治法规教育所影响,进而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并能时时用教育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准则的基本保障。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切实地落实学生的个体学习行为是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动力源泉。另外,课堂中多运用激励和启发的教学手段,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将显著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措施 1.营造教学情境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的优势,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把握,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开展所学内容的课前引入,让学生先观看教学视频,大致了解本节课程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以便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开展。 2.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开展实践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着许多理论性知识,将这些知识巧妙地融汇在日常生活中,才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将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先以理论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场景。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本上列出的情境开展实践活动,以课本上的实例为例,先观看一段视频,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重点呈现,让学生自行探讨视频中所蕴含的道理。还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内心活动,从而明确所学观点的合理性。 三、设计活动,重视兴趣养成 兴趣浓厚程度影响学习质量,也关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把兴趣培养作为基础,有效弥补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的弊端和不足,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更加积极主动,表现出更强的参与兴趣,并在实践参与当中自我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丰富教学活动,开动脑筋,思考方法,构建新鲜感十足、形式多样的课堂,使课堂重难点突出,带动学生思维,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当然多样化活动也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方法,能加深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认知。 例如,在教学《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时,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分组活动。分组进行表演,分别演绎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体会情绪对人的影响,从而探讨如何真正控制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概括整节课堂的知识脉络,并让学生发表感悟。通过对情绪掌控的学习,可以有效改进同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让学生品味情感的韵味,最终让学生学会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 根据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教育情况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需要不断地在工作中进行摸索,找到规律。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遵循教书育人的行业道德,运用多种方式,把学生针对性的培养成具有高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连常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v.15(03):88-89. [2]王剑, 王霞.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 才智, 2018(06):3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