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和检出率观察 |
范文 | 杨智成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和检出率。方法:选取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10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准医嘱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和X线腹部平片检查,对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肠梗阻患者的不同检查手段的疾病检出率、误诊率和疑似率,讨论提高肠梗阻疾病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具体措施。结果:螺旋CT扫描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X线腹部平片检查相比,误诊率更低,且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等具体类型的检出更加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检查对于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明显高于X线腹部平片检查,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对不同的肠梗阻类型检出更具敏感性。螺旋CT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梗阻;检查;检出率;螺旋CT;X线腹部平片;诊断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类型,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的发病原因复杂,病情呈现出不同的表现,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如果不及时诊断,病情发展较快,病情严重,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部分患者如错过最佳治療时机,极有可能会出现体内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衡等情况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1]。螺旋CT扫描检查和X线腹部平片检查均是临床常见的内科诊断方法,科学、准确的检测对于确定肠梗阻疾病类型、评估病情发展、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分析不同检查手段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10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7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45.62±2.54)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并确诊为肠梗阻疾病,发病原因包括肠粘连、肿瘤、肠套叠、肠麻痹等;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本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患者;所有患者的肠梗阻类型如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39例、绞窄性肠梗阻40例、动力性肠梗阻21例。除手术确诊外,所有肠梗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和X线腹部平片检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准医嘱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和X线腹部平片检查。 螺旋CT扫描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扫描,扫描范围自患者的隔顶开始直到耻骨联合水平位置,选用5.0mm层厚,如发现病变部位,则选用0.62mm为扫描薄层进行增强扫描,以碘佛醇作为造影剂沿静脉注射造影,剂量为2ml/kg。该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资料利用多平面影像重建技术进行获取,检查结果安排专业医师进行阅片分析[2]。 X线腹部平片检查:使用西门子数字X线摄影系统进行检查,扫描范围自患者的隔顶开始直到耻骨联合水平位置,选用站立、仰卧双体位进行扫描,检查结果同样安排专业医师进行阅片分析[3]。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肠梗阻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肠梗阻患者的不同检查手段的疾病检出率、误诊率和疑似率,讨论提高肠梗阻疾病类型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具体措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检查手段的疾病检出率、误诊率和疑似率对比 影像学结果显示,CT检查的检出率为96%、误诊率为3%、疑似率为1%。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79%、误诊率为19%、疑似率为2%。螺旋CT扫描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X线腹部平片检查相比,误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检查手段对于肠梗阻类型的准确性比较 对于肠梗阻类型的判断中,CT检查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检出率为100%(40/40)、对于动力性肠梗阻的检出率为95.24%(20/21)、对于单纯机械性肠梗阻的检出率为97.44%(38/39)。X线检查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检出率为60%(24/40)、对于动力性肠梗阻的检出率为66.67%(14/21)、对于单纯机械性肠梗阻的检出率为94.87%(37/39)。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单纯机械性肠梗阻的检出无明显差异(p>0.05),但螺旋CT扫描检查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等具体类型的检出更加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梗阻疾病需要尽快确定病因,才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最大化保障治疗的效果[4]。X线腹部平片检查费用低、操作便捷、简单,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技术,但分辨率较低,对于病灶的影像学反应相对模糊,应用价值具有一定局限性,螺旋CT则具有更加准确的优势,降低了伪像的形成,能够清晰展示患者的肠道机械结构,对于肠梗阻类型的分辨具有更高的价值[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扫描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X线腹部平片检查相比,误诊率更低,且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等具体类型的检出更加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螺旋CT扫描检查对于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明显高于X线腹部平片检查,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对不同的肠梗阻类型检出更具敏感性。螺旋CT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胜超,曹帅,吴婷.胆石性肠梗阻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0):87-89. [2] 陈良坡.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9,32(22):26-27. [3] 潘庭全,涂永强,阙玲艳, 等.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价值及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2):108-110. [4] 陈艳红.螺旋CT联合X线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4):4537 -4538. [5] 沈翠.腹部X线与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 222-2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