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简析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
范文 | 杨慧明 摘要:2014年,教育部颁布《全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相关意见》,明确提出需要全面实施高考改革新政策,这引起很多教育人士、家长及学生的广泛关注。新时代高考命题不断创新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对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新高考改革必然会对高中地理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发挥着一定的导向作用。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的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深入推进,新高考下地理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是值得商讨的事情。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246 在我国全面实施新高考改革政策之后,一些教师和学生都比较迷茫,无法短期内迅速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学生也无法准确、迅速地创建一个与其相吻合的学习体系。对此,作为身处高考一线的师生而言,则需要对新高考改革政策进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尤其是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一定要尽快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便于让学生更灵活、正面地看待高考,为最终在高考中取得胜利做铺垫。 一、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 在实施改革前,文科生在高中整个三年都要学习地理知识;在实施改革后,选修地理科目的学生通常会在高二学期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可能会在高三上学期结束,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明显地缩减,这必然会对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内容带来极大的影响。基于改革前,地理考试通常是在每个学期的期终进行,不过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其学考时间通常是在高二第一学期1月初进行,改革之后对于学生的选考科目提供了2次考试机会,由此来看,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减少,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那么教师必须要通过扩大课堂容量的方式来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需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转变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一)重视原理,整合应用 高考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自然和人文关系的能力,因此,学生要弄清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联系,要理解归纳教材中的地理规律,要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例如,以四季变化为主干的知识可以归纳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交替、四季形成、五带划分;水文方面:河流汛期、含沙量、断流情况、季风洋流等;地表形态方面: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褶皱和断层,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风力、流水、冰川的侵蚀堆积作用等;生物方面:草木荣枯、开花结实、动物的繁殖迁徙等;农业方面:作物播种生长熟制、植被、渔汛、高山放牧等;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水晒盐、重要节日、日影长短等。也可以以北半球四季为线索,列表把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倾向于人文地理和人文与自然结合。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加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旅游和消费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考地理更加注重对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知识的考查,因此,教学时应重视这些变化。 (二)热点链接,透析地理学科本质 在教学中,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是落实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效措施。尤其对地理这种综合性学科,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对于地理知识学习,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文本,只能从精神层面上进行感知,知识学习显得比较单薄。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引入时政热点问题,学习活动就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热情高涨,快速消化知识。时政热点问题链接教学实践,需要教师精心筛选事件,整合材料,把握热点材料的投放契机。热点材料的筛选必须秉承即时性原则。如果是近期发生的事件,学生必然有所耳闻,学习起来也会倍感亲切。单个事件能够给学生带来启迪,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刻,教师可以对时政热点材料进行整合,给学生带来更多丰富的体验。 学习《世界的气候》一课时,教师播放一则新闻:欧洲国家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该研究主要是对各个国家气温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是自1900年以来欧洲最热的一年,每年的最热纪录都会被打破,一些城市的气温远遠高于1980年到2010年的平均气温。学生看完这则消息,受到了很大震撼,对全球变暖的事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着,教师又展示一组北京夏季的即时数据信息,这些信息都有一个相同的指向,那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材料的感染下,学生对世界气候的探求欲望被点燃,顺利进入知识学习中。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所有的文本内容都变得具体可感,学生也会考虑应对措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当学生认知出现困顿时,教师可以投放材料,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为信息挖掘、知识获取提供更好平台,使学习活动保质保量完成。 (三)整合时政热点,提炼地理考点 时政热点不是地理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而是作为命题的背景或切入点,使试题既立足于教材之上,又游离于教材之外。教师首先要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来剖析热点问题,分析探究教材知识与热点问题之间的联系,并用教材的主干知识对热点涉及的知识进行一次条理化“修订”。其次要把热点问题放在特定的区域中去复习,落实到地图上,细化热点地区的特征。如位置、轮廓,便于空间定位,增强判断的准确性。最后弄清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问题与教材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影响,使热点问题考点化。注意不要过于关注热点问题,而忽略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结语 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迎合形势的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为切入点,灵活、积极地面对各种教育改革政策,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愉悦、高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此过程中,使学生找到规律与方法,从而有效地进行高考地理的复习。 参考文献 [1]陈诗吉.高考地理备考教学专题的设计与教学实施[J].地理教学,2019(10):33-36. [2]蔡丽花.对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03):13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