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
范文 | 王俊丽 刘智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高中教育体系越来越人性化,学校也越发的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高中生将成为大学生,并最终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践行者。学校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理应更加重视。高中教师作为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将直接影响高中德育教育的成效。本文就高中德育工作开展中的低效现状和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教师;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292 引言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优先”,要求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育往往“重智育、轻德育”,这不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不能再简单地把精力全部放在文化课教育上,而要注重德智同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高中教师作为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培养具有正确“三观”的高中生。 一、要顺应时代制定德育目标 高中教师要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制定科学、系统的教育计划和明确的教育目标,并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内容,使德育教育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首先,高中教师要制定长期的规划,如可制定一学年内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的计划;其次,高中教师选择的德育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切合时代发展,如可用当前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些案件作素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能够理性地思考和选择合理方式来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二、要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 教师虽然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毕竟其个人能力有限,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各方面进行监管。因此,教师在实际德育教育工作中,可采取一些有效的合作方式。首先,教师可加强与各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所有教师共同努力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其次,教师可在学生中培养有带头作用的学生干部,树立学生中的模范,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使德育工作在班上更加顺利地开展。 三、要丰富班级活动,注重社会实践 丰富的班级活动和适当的劳动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获得正面的情感激励。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他强调了德育教育中劳动实践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德育教育的新方向。因此,教师和学校要积极协调,要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行为和实践之中,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四、进行励志教育 (一)励志教育常态化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未来的教育方向一定是以人为本,更加的注重个人的发展潜质。所以要从当下培养励志教育的常态化,将励志教育融入德育教育和基本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老师的引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励志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志向和坚定的发展意志,这两者都无法一撮而就,只能依靠日常的点滴培养。老师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入关于励志教育的内容,选取一些适合群体广泛的激励语句,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这些名言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老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将名言中传递的精神为学生们仔细讲解,让学生深刻感悟其中的力量,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从而影响每一个学生。老师可以在日常的班级教学之余多增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观察和生活中感悟和学习,经常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志愿者活动,接触更多样的人和事,并在自我实践当中磨砺意志,稳步发展。励志教育是一项日常的教育工作,它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力量,需要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所以要想扩大励志教育在德育教育当中的影响力,首当其中的就是要将励志教育日常化,常态化。 (二)励志教育有序化 将励志教育有规划有阶段性的用在高中学习当中,是发挥励志教育真正作用的关键一步。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给予学生引导,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自信心,在不同阶段树立自己的前进目标,有规划有方向的度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时光。老师在学生高一的时候为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大目标,针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孩子要注重心理的变化,要让学生的希望和向往生根发芽,帮助学生朝好的方向发展,首先在高一就将学习的基调扎稳,引导学生实现树立正确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在课上学习之余也要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秀品格的培养。老师可以在班级举办分享会,分享学生的学习经验、兴趣爱好甚至是喜欢的电影和书籍。分享会存在的价值在于能迅速让学生打开心扉,拉近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励志教育本身就是以人感人,以物化物的过程,所以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落在学生身上,老师可以多给学生推荐优秀书籍和电影,拓宽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能减缓学习压力,为学生创造轻松优良的学习环境,这是高一励志教育的精髓所在。高二到了转变期,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考虑,更要为自己的心态转变负起责任,此时老师需要多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防止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在平时的班级会议上可以多为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科普,邀请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学生上课,让学生在外部支持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高三是冲刺阶段,有了高一高二的铺垫,高三的励志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进行长期的一对一的心理调节,为每一位学生张开梦想的翅膀,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长大成人,高考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是一定要为学生传达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发展观念,不能被高考的思想禁錮住,要着重调节学生的心态。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生的德育工作,教师任重道远。教师要用系统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好规划,定好目标,以身作则;要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各方面力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面提升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发宽.高中教师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9(29):4. [2]满泽刚,冉苒.高中教师德育工作策略研究[J].高考,2019(28):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