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依托“项目式学习”助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
范文 | 张丽萍 摘要:项目式学习打破了四十分钟的时间限制,也突破了单科教师执教的空间局限,而以一种全新的、跨学科的、统领整合的方式在综合实践课中展开,在活动的推进中,往往需要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持,但信息技术本身有一套完备的教材,简单增加综合实践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势必影响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进程。所以依托“项目式学习”,把“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资源有机融合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项目式学习”活动助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288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们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来实现的。老师的角色是通过支持、建议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们必须要建立学生们敢于接受挑战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帮助并拓展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我们学校开辟了“青青园劳动实践基地”,并让四至六年级各班认领了一块地,各班任课老师们带领学生进行“劳动实践项目化研究”活动。我将此活动内容充实到平时的教学中,丰富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让“项目式学习”助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生更乐学、爱学,并充满了成就感。 一、理论支撑,丰富教学内容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在对整体内容的把握下,将阶段教学内容融入到有趣、有意义、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景中形成项目,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的探究[1]。学生剖析出隐含在项目背后的知识,主动学习,完成任务,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我校开展的“劳动实践项目化研究”活动中,老师们带领学生参观“青青园实践基地”,引导给本班小农田起个有创意的名称;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对所种的蔬菜类别、营养价值、种植方法、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收获满满,把这些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水到渠成。 二、依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国家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2]。課程编排上以知识为基点,把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主题活动中去。基于现有教材的教学能保证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方法,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逐个知识点的教学会容易忽略知识的联系性。小学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一周才一节课。如果先后呈现知识点关联不大,时间长了学生就容易遗忘,不易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是每节课的知识点是相对独立的,课与课之间的关联不大,学生课上形成的作品大多是半成品或粗糙的,完整的作品极少,现有的教学安排不利于学生作品优化和系列化。三是电子作品制作一般是放在期末,这时学生要对整个学期的知识进行整合,综合运用制作作品。部分基础不扎实的同学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会有一定难度。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引入新的学习理念和做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项目式学习法是基于课程整合理念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方法,是当前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可以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助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三、项目实施,助力课堂教学 依托学校在“青青园实践基地”开展的“劳动实践项目化研究”活动,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学习的“WPS”教学内容,我深度挖掘资料,让项目化活动为我所用,助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让课堂更具魅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籍中。 1.充分准备,目标导向,激发兴趣 为了让项目式学习更好地融合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工作。一是要深刻理解项目学习的理念及教学环节,跟进学校开展活动的进度。二是对教材进行重构,对学科知识进行统整,以“目标导向”重新设计教学环节,重新调整教学次序,项目化学习内容作为一个大项目,开展大项目统整下小任务逐步推进式学习。 如在教学《插入图片》一课时,我就以学生参观了“青青园实践基地”后写的日记《我们的青青园》为例,引导学生美化作品,在合适的位置插入日记中介绍的果蔬,学以致用。学生对这个小任务非常感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学生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创作的作品丰富多彩。 2.项目推动,信息融合,寓教于乐 学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青青园”种植基地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为了更好地种植,就必须通过网络,对所种的蔬菜来历、营养价值、种植方法、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这一过程可以完美的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对应课程内容,从而掌握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展示的方法,进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实践活动。同时,结合“青青园”种植的蔬菜瓜果,在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为蔬菜瓜果制作电子名片、统计“青青园”的蔬菜瓜果的种类,制作电子表格;用“WPS文字”制作电子小报;用“WPS演示”制作“青青园”专刊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为研究性学习服务,领悟到开放、多元、跨界、融合的课程魅力。 实践证明,依托学校开展的“劳动实践项目化研究”活动,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充实的,让信息技术教学的内涵更丰富,淡化了技术,赋予了精神和灵魂,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显活力。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收获满满。项目化学习活动在助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加速推进“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褚震雨.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18-19. [2]梁小棠.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20(11):26-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