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
范文 | 陈唐杰 摘要:作业就是课程教学完成后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所进行的一系列训练检测和反馈。高中数学由于它本身的特殊性和逻辑性,需要大量通过训练来完成,这些作业一方面使我们课堂教学有效,让学生的學习能够进步。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050 引言 高中数学课程的最大特征就是抽象和逻辑性强,老师的讲解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而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主要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反馈。高中数学的课后作业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检视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后视镜”。因此,我们对作业中反馈的问题处理通常都比较随意,但是,反思之后,数学作业还是大有文章可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业设计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作用 (一)巩固、联系与检测作用 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每节课所安排的作业都不是无原则和信马由缰,而是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这些作业要起到对前后所学知识点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的衔接和联系,是一种天然的过度和知识点之间的无缝隙沟通,既复习了已学习的知识点,有对下一个即将学习的问题有铺垫意义。第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作业布置,检测出我们的学生对这一节课对所需要掌握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的掌握程度、存在的问题、对后来问题的预设性准备思路等问题,这为我们的备课和二次备课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实际上,这个问题和作用上面已经谈到了,但是那里是为了强调通过作业,学生知识点的复习意识,而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数学作业布置本身就具有这种过度的功能。通过作业,第一,综合本节课知识点以及变式;第二,通过作业把本节课知识点和前面所学的其它相关联知识点综合,让问题“复杂”,同时让数学思维拓展,让所学概念、定理、公式、变式等一起融合,把巩固的意义延伸出来。第三,通过作业还可以把本节知识点和后面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之间浅层关联,有一种向下延伸的意思,实际上起到预习功能。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一)利用日常生活加强作业设计 加强高中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有效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数学知识中包含了实际生活现象,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则需要教师能够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当中能够在把握好作业量的同时,以联系实际生活,不断丰富作业的内容和素材,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实际生活与数学作业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生活价值,全面提高学生设计的作业质量。例如,在“概率”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概率设计相应的作业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学习。在一个箱子中共有5个分别标着1,2,3,4,5个数字的小球,有放回的抽取,一次取一个球,任意抽取三次小球,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1.抽取小球三个数字完全不同的概率;2.三个数字中不包含2和4的概率;3.三个数字中2恰好出现两次的概率。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从而了解概率计算的方法。 (二)丰富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 在高中数学作业个性化的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教师能够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因而在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保证题目的新颖性,有效区别于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形式;其次,为了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通过灵活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深究题目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在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作业质。 例如,在“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的作业设计中,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业设计时,要适当增加作业题目的难度,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启发,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从而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将函数和图像有效地联系起来,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加强基础题目的练习,充分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差异,结合相应的函数模型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结合数学内在联系,构建学习框架 借助实践型的数学作业,带领学生加强实践,在与他人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结合探究型的作业,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利用合作型的数学作业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为了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通过递进式的题组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较零散,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因而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设计富有递进性的作业题目,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结论 总之,我们作为一般性高中学校的数学课作业总是让问题掩盖积极性,把盲目与抱怨当成理由来化解作业批阅价值忽略的证据。因而目前县域高中中我们和别人的比较差是不能忽视的。这就需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高中数学作业到底是什么价值,它的功能何在,这样才能检视存在的不足,解决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问题,因此,我们的数学作业就是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体现,是教学检视的手段与工具,不能仅仅把布置作业作为环节而存在。 参考文献 [1]李伟.浅析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0(05):67. [2]宝丽丽.多元化作业设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36):4. [3]王玉翠.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家长,2019(15):25+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