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研究 |
范文 | 罗来生 摘要: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教改的重要内容,初中生正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因为现在的和平,是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教师要利用教学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道德与法制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爱国主义;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350 引言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培养,新教改后教师的责任更大了,需要做到教育氛围的培养,也就是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后还要发挥多方的合力作用。爱国主义是一份担当和责任,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既是一个任务,又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教师要多渠道探寻适合的教学方案[1]。 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过于高大。 学生没有概念,也缺乏认识。初中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是青少年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具体做法不清楚,感觉与自己生活相隔很远,爱国成了脱离生活的一腔热情,教材中很多英雄的事迹,虽然给人激励,但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离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 2.西方思想冲击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学生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知,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叛逆期的学生对于传统式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有抵触心理,他们喜欢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但西方思想中的糟粕對青少年影响很大,比如一些历史虚无主义,对羽翼未丰的中学生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中学生错误的价值观。 3. 受应试教育影响而急功近利。 应试教育导致师生对成绩特别敏感,传统教育中的考前突击,通过大量做题、背题、强记知识点的形式,来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如果没有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课程便失去了灵魂。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道德是一脉相承的,教师在课程置入时,不能没有教育性,也不能没有知识性。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 通过爱国主义学习,增强使命感和对祖国的荣誉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多种形式,比如通过网络打造创新形式的爱国主义,开创网络专题,因为网络是中学生青睐的一方天地,运用高科技手段让学生灵活便捷地学习爱国主义教育。 1.以教材为基础,增加民族认同感 中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拓展的基础。爱国主义精神的建立,需要一个学习熏陶的过程,首先教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历史有深刻的了解,以真情实感带动学生,对中国历史走到今天的不易,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情感共鸣,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对历史的感受,对祖国变化的自豪感。让学生讨论对祖国未来的期许,也可以通过特殊时期祖国的巨变,来为祖国唱国歌[2]。 中学生喜欢网络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网上查阅爱国资料。但也要注意一点,网络也充斥着一些不利于国家的言论,要学会辨识,比如在《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学习和生活》内容中,教师要剖析网络的利弊,中学生对网络有着天生的好感,从网络上能学到很多东西,可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同时充斥着糟粕和垃圾,所以学生应该提高自身分辨是非的能力,把集体和国家利益做为基本的准则,通过正面的爱国情绪感染、事件分析,既提高了是非分辨能力,又将知识贯穿其中,一举两得。 2.利用多媒体资源,感受祖国的强大。 思想道德教育其实不需要太多说教,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景,让富含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影片来感染学生,在《怎样实现“少年强,中国强”》的课题时,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书店翻阅,或者从老一辈口中了解,那些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可以制作成PPT的形式讲述。教师则可以结合小视频,针对古今历史,在教师后面做个展示。教师在每学期的课外阅读中,要列出必看的爱国影视和书籍,并要求写出读后感,或以小视频的形式讲述爱国故事,改编爱国歌曲,让爱国情怀贯穿道德与法治课堂中。 3.开展爱国主题活动,强化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如果只通过教材,是无法起到一定效果的,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品德,还需要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在实践中体验。比如组织学生去红色革命地,到森林公园或烈士陵园等,对祖国大好河山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对家乡产生热爱。学生通过实践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策划组织,向游客宣传讲解,这种亲身体验远胜过讲大道理,而且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学生可以在假期,去红色革命区或博物馆内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和体会。爱国主义的范围很广,可以开展为贫困区捐赠活动,看望贫困老人等,也可以爱集体爱班级等,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中播在学生心间。 三、结束语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不是一句虚无的口号,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心中树立大局观,通过实践生活中爱国活动的举办和参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长大成为祖国的骄傲。 参考文献 [1]黄文明.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7.(8):167—168 [2]汪蓉.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国教育,2016(11).81—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