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
范文 | 钟连喜 摘要:众所周知,教育现在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通过改革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形式,还有就是学生的一些学习方式也要改变。作为老师需要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制定职业发展道路,使学生终生受益。但是作为体育老师,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体育老师,由于体育器材、体育课的一些限制,很多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放松、就是课外活动,大部分学生并不好好上课,而是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玩耍,到时体育课的质量很低,学生思想放松。所以,要想提高体育课的质量,需要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文本第一章介绍前言,第二章对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分析,第三章教育学家的理论与他们的实践,第四章介绍本人在实施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的实践与案例。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有效的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204 前言 我们作为老师是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也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我们需要在新的教育改革模式下应对这个挑战,这个挑战包括不能够只会在传统体系下教学,更应该会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计划;此次改革也是一种机遇,以前的“教师中心论”或者“学生中心论”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模式,真正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真正好的老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学会学习,而不是只是把课堂知识教给学生,课堂需要有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堂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本章针对现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现在的体育课堂是低效的,很多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一直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不管学生的课堂反映,导致“预设”性太强,只能够在自己预设的课堂中教学,导致和学生没有沟通,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有的老师“生成”性太强,到时课堂质量不能把控,学生不能够按照老师的计划进行,这是一个矛盾体,需要老师从中把握。现在效率低下的体育课堂有以下特点: (一)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老师上课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比较强,内容空洞,使学生抓不到重点,课堂内容无趣,学生不愿意学习,有的体育课生成性太强,学生随意性强,最终背离了教学目的和目标。 (二)在教学形式上,老师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和学生的互动性比较少,只是机械的上课,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上课华而不实,让人感觉很热闹,其实没有真正的课堂内容,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三)在教学理念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只是学知识,并不能真正的运用知识,学生的思考缺乏独立性。 (四)在教学态度上,依然存在严重的“放羊式”教学现象,不能够因材施教,只一味的灌输知识,不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够真正融入课堂。 二、教育学家的理论与他们的实践 教育家张璐提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就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率,能以较小的教学投入产出较大的教学效果;有效益,实现教学活动的价值,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胡斌彬指出: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要变单项的信息交流为综合信息交流。在教学作风上强调民主,教师的角色由权威变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伙伴。理想的课堂教学程序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兴趣——探索——发现——归纳——运用”的过程。 常言道:“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综合上述两位专家的理论,我认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关键与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自如的运用各种策略和资源,有效的施教,不断的激励,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最终成为自己的技能。 三、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的实践与案例 (一)研究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学习知识来提升能力。 体育课上课之前需要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能够把握课堂的重难点知识。使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能够学习到一些体育技能,完善学生的基本能力,协调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一些难點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多复习以前的知识,慢慢让学生理解。 (二)以学生的识记、理解等水平和现有的基础为依据,把握教学的度。 记得以前教给学生拉单杠,有的孩子一个都拉不了,但是教学目标是男孩子要拉10个引体向上,导致很多学生排斥引体向上的项目。后来了解很多学生以前并没有做过引体向上,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所以我改变了教学策略,首先教给孩子引体向上的基本技能,锻炼手臂力量,慢慢的增加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的度。 (三)在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量的前提下,将练习的量控制好。把握体育课教学量的大小,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分析,随时调控。每次课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量,首先应以保证不影响教学重点的练习时间为原则,然后可根据需要课前设计、增加和补充知识、能力、非智力、德育渗透等方面的信息量。 很多男孩子比较喜欢打篮球。有一回我交给大家长传球,首先我对基本的动作要领进行了讲解,并且进行了动作演示,然后让大家进行训练,但是大部分同学是偷懒,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并没有把真正的动作要领和知识真正领悟,虽然大家练习了很长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期.胡吉丹.胡吉省.章连娣. [2].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3期.孙有福. [3].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权的法理探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4期.翁莹秀. 基金项目:1.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校园足球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本文系2020年度广州教育政策课题《体育与健康城乡众筹共享教研新生态研究》课题编号:ZCYJ20026阶段性成果之一。3.本文系2020年度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基于课程改革背景的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CYJ20034阶段性成果之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