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体医结合”视角下中职卫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明确德育目标
范文

    摘要:中职教育属于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特别是中职卫校的教育,能够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培养更多一线工作者。虽然中职卫校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同时也不能忽略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育课程是中职卫校的基础性课程,课程发展关乎学校人才综合素质提升。下文对于中职卫校体育课教学现状简要分析,并提出“医体结合”的教改之路,期待能够加速医学专业、体育课程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体医结合;中职卫校;体育课;改革;德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178

    引言:自国务院颁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之后,为中职卫校的医学专业和体育教学的融合提供了指导思想,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身体素质、道德素质。由于中职卫校肩负着人才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所以,可以探索“医体结合”环境之下中职卫校的体育教改之路,可为中职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中职卫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从中职卫校体育教学实际出发,对于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流程的实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课程目标方面,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体育技能培养,没有与学生专业相互结合,德育内容的融入缺乏;第二,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仅要求学生锻炼身体,理论课堂也是按部就班,未能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时代性特色不明显,同时,没有深入挖掘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等影响,寻找体育课堂和专业教学的融合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健康意识、锻炼意识、职业使命感的形成;第三,教学内容方面,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未结合学生能力差异,将其专业特点考虑其中,局限于讲解体育教材,对于保健、康复等体育运动知识渗透较少;第四,课堂评价方面,指标单一,评价模式固定,根据评价结果难以体现学生体育素养和德育品质等方面的提升[1]。

    二、“体医结合”下中职卫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德育目标的渗透策略

    (一)转变观念,明确课程设置目标

    在中职卫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应该转变原有教育观,将体育课的课程设置目标加以明确,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当中,既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关运动技能,还需要将课程内容和学生专业、未来工作、生活等方面相互结合,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促使学生素质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同时,还需树立全新的工作观念,从教育和教学等领域研究角度出发,为学生德育、智育和体育等方面发展提供指导。严格按照中职卫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身体发展规律,对于课程教育目标、内容选择和方法运用进行调整,特别是德育目标的融入,培养出兼具高德育素质、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医学人才。

    (二)以新课程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医体结合”模式的应用主要是考虑到人才毕业以后都会投入的基层医疗系统当中,因此,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岗位工作需求相契合,需要重新寻找教学改革思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为其讲解运动、保健和康复有关知识,提高其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与此同时,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基层医务人才,在“医体结合”理念运用之下,还需重视德育素材的开发,利用校内体育资源,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体育理论的讲解方面,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医务工作者”崇高品质的视频,可将新冠疫情期间涌现出的诸多基层岗位工作者的工作事迹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自觉学习先锋人物,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完成德育渗透目标。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配合能够为体育课堂提供全新的教学途径,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开发出更多体育学习素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深入探索,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所谓“体医结合”就是从中职卫校学生工作岗位出发,对于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医学专业本身优势,寻找专业和体育课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比如:开设“康复训练”、“运动处方”等课程,让学生不但能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能提高运动技能。还可在上述课程当中融入“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能够具备医者仁心,为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提供健康生活建议。中职卫校“医体结合”这一教育理念运用,需要教育者对于体育课程教改转变观念,兼顾德育和体育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健康气魄形成的重要性,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参与到未来岗位工作当中,从患者身体健康角度出发,给予其健康生活方面的指导,而非成长为只知道开药、打针和输液等医学技能的人才,展现“医体结合”的应用价值,让中职人才能够形成指导他人保健能力,突出运动处方和体育医疗与保健等方面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使体育教学的训练内容能够和护理或者中康等专业知识相互融合。具体课程内容可安排艺术体操、健身操和跳绳等项目,丰富体育课堂内容。

    (四)重视课程考核,推进体育教改

    中职卫校的体育课程考核应该设立多元化指标,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将基础评价与过程评价相互融合,结合体育课内和课外活动,通过学生体能训练、出勤率、理论成绩、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多方面进行考核,同时,还需将学生团队精神、体育兴趣、合作意识等指标融入考核体系当中,让体育课堂考核指标更科学全面。考核阶段,应该尊重学生身体方面差异特点,按照这种差异性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式,使考核过程更加客观与合理。转变以往注重体育分数、名次等竞争考核形式,将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等观念融入其中。除此之外,还需关注学生的德品质方面的评价,将“医体结合”模式的运用培养学生身體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优势充分体现,通过多维度考核,推进体育教改[2]。

    结束语:总之,结合中职卫生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目标不明、方法单一、内容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从“医体结合”的视角之下展开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医护学生能力和素质双重提高为教育目标,积极转变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模式,与时俱进选择教学方法,发挥“医体结合”应用优势,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塑造学生品质。只有学生掌握更多体育健康知识,才能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任肖杨,孟伟杰.关于部分中职卫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风尚,2020(08):79+81.

    [2]廖凤.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与中职体育教学融合的中职生体育评价模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1):140-141.

    作者简介:唐升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8年5月 籍贯:浙江淳安 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 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体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