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弘扬国之精粹,实现小学体育武术有效教学 |
范文 | 李晟玮 摘要: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与其他的体育项目相比,学习武术既能达到强身健体、锻炼品性的作用,同时也能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开展武术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格奠定基础。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竭力在实现小学体育武术有效教学,将弘扬国之精粹、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作为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对实现小学体育武术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体育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48 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思想,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然而,随着社会及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武术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这一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注重小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希望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并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坚持“弘扬国之精粹”的思想,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小学体育武术的有效教学其意义非常重大。 1、实现小学体育武术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性,身体素质、思维逻辑及思想道德等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小学体育中融入武术教学,并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小学体育武术有效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对弘扬武术文化意义也非常重大。笔者经过总结,将实现小学体育武术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大致是如下几点: 1.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现如今,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并且将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到了各学科教学当中。提高小学体育武术教学有效性,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武术的学艺和练功,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长年累月的练习;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还是修身养性的良好手段。[1]同时,在我国的武术文化中,一直都提倡“武德”与“武艺”并重,“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培养武德是武术的传统。通过练武习德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等优良品质。 3.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各种外来文化纷纷涌入中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的巨大的冲击。让小学生学习武术知识,能够将武术从人们视野的边缘“抢救”回来,令武术文化恢复往日的风采。 2、实现小学体育武术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全面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学效率 在小学体育武术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教学中的优秀部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小学体育武术教学效率显著提高。例如,在传统的武术教学当中,对基本功和武术技术动作的学习,往往是教师进行展示,然后学生照着模仿,随后再进行重复性的练习。为了提高体育武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基本功和技术动作练习中增加了一些趣味元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联系小组,通过攻防转换进行练习。[2]此外,教师还为学生讲解了一系列的基本武术礼节和仪容仪表,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武术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情况,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采用合作探究教学及创设情境教学,有效提高了小学体育武术教学效率和有效性。 (2)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机会加強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知晓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及时发现学生优点给予表扬。在平时的社团活动和体育教学中能够得出:学生“好大喜功”,经过教师鼓励后训练积极性和自信提高,套路动作进步明显。新动作熟悉后,让学生出来示范一下,谁完成得好,谁出来示范。激发学生竞争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当然,作为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完成不好的原因,给予纠正和帮助理解动作。 (3)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保障有效教学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中有很多技术动作存在复杂的变化,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成熟,很难准确掌握其中的精髓,学习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武术学习很吃力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甚至还会令学生变得厌烦学习武术。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尽量按照学生的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对教学难度进行合理调整,通过由易到难的教学安排使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对武术知识的自主探索欲望,保证小学体育武术的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弓步”动作的时候,教师先站在排头和排尾连线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进行示范,使学生能清晰的看见动作的行动过程;经过演示之后,学生在模仿练习时,教师发现学生的动作并不是很标准。此时,教师将这个动作拆分成各种小动作,并选择正面、背面、侧面等多个角度进行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弓步动作前后脚之间的距离、脚尖方向及腰背的配合。通过对学生的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学进行调整,充分保障了有效教学。 (4)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性是非常复杂的,但大多数小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与尊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实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提高小学体育武术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3]例如,体育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练习武术的习惯,会不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且制定了一个“武术新星奖”来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在科学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调动,小学体育武术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思想。小学体育武术有效教学能够弘扬中华国粹精神,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对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精神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万清. 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多样化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师. 2019(24) [2]柳佩俭.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武术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2) [3]朱晓航. 浅析武术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有效运用[J].启迪与智慧(下). 2020(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