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德育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微
范文

    魏春华

    摘要:当前,人们对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还存在偏差,需要理清以下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服务,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心理辅导;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105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在运用着过往的“一言堂” 模式,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与个性的发展,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尤为关键,亟待解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努力营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需要在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心境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促进个体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思维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尽量给学生创造适宜他们心境发展的舒适环境,这种宽松的育人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和感染学生,更好地保留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为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一种理想的心理环境。

    二、重视活动育人,开展生动有趣的班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是解放学生心理的催化剂,对于缓解紧张的学习状态,组织丰富的班集体活动意义尤为深远。通过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班集体活动,使他们从小获得集体荣誉感,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可以互相讨论,改善交流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也会使得班级的氛围始终处在一种鲜活的状态,充满生机。学生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在班级活动中会更加喜欢自己的班级,体现集体观念,从而实现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三、基于平等和谐理念,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脱离老旧思想,要善于总结自身的不足,用真心去与学生沟通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教师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到德育中,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小学德育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例如,小学生大多有着心浮气躁的特点,容易和其他学生出现矛盾,那么教师在调节矛盾时便需要了解清楚问题发生的原因,关注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掌握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偏向学习好的学生,而是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同学的关系得到缓和、平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还能使学生真正融入班级的大家庭中。

    四、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教师全面认识和了解学生最有效的渠道。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平台。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课程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既可以从热点话题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也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展开活动。同时要注意活动时所采取的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辅导方式,选择让学生围坐在教师周围,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与教师轻松对话的环境。

    五、强化德育意识,营造班级氛围

    小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研讨会的方式,和其他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一起将自己班级中的学生進行合理的划分,继而找到激励式德育教育的良好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出责任担当、积极乐观、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其他的同学树立出良好榜样,带动着其他学生共同进步。这对于整个班集体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可以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以此强化德育意识,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争先创优工作中。例如,学校开展卫生评比与课堂纪律评比活动,我便时刻引导着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此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使每个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精神面貌,并借助着集体荣誉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使他们可以强化自身的德育意识,提升自身素质,产生责任观念。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教师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扫清学习与生活中的障碍,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在生活和学习中要优先照顾特殊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教师应多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各项需求,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尽量弥补他们情感上与心灵上的缺失。

    六、开展实践教学助推心理辅导,创设良好成长环境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下塑造了不同的人格。众所周知,“孟母三迁”的经典事迹,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想更好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构建一个良好的、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 要让学生清楚地分辨是非对错,要求学生熟记小学生行为准则,引用一些代表性人物事迹来渗透德育。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如:在主题班会中举办“悄悄话跟我说”的活动,让学生将心中的烦恼、困惑和疑虑可以写出来或说出来,教师将采用引导与鼓励的方式帮助他们,为学生一一化解心理顾虑,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语

    总之,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度,积极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来逐步实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意识,实现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为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小学德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策略探究[J]. 小学时代,2019(20).

    [2]梁超,常若松.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202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