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悦读到阅读
范文

    李爱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05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竟如此看重读书,但如果不能开启悦读模式,你将始终是阅读的门外汉。孔子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孟德斯鸠也曾经说过“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所以,要阅读先悦读。

    那什么是悦读呢?顾名思义:喜欢读书、开心阅读、享受阅读,譬如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虽然手机短视频更有视觉、听觉的冲击力,但只有文字才更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短视频就好像方便快餐,但真正有营养的是书籍,我们首先端正了自己的态度,才能够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拿起书籍,读一本好书。开心地读一本好书,将使你眼神明亮,气质出众、不俗、有内涵,更擅长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守住本心,比获得更多信息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甄选出你所需要。悦读方能阅读!

    接下来让我们说一说阅读有哪些好处吧!

    第一,爱阅读的学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人格。正如古人所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身修,身修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本身,是一切的根本。语文教学之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是锦上添花。

    第二,爱阅读的学生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熬不住这样的穷苦日子,颜回却不改初衷,读书让颜回沉淀人间疾苦,修养自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千古名士陶渊明,“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心为形役,别人乐此不疲的功名,被陶渊明弃若敝履,读书让陶渊明超然物外,也开创了田园诗派。

    第三,爱阅读的学生拥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考是多么重要的一种能力,会思考的学生更会学习!疫情之下,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容易在别人放纵的时间里把控命运!华罗庚说,“历史上每一个发明创造家都离不开自学,光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是创造不出新的东西来的”,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东西,也就培养出了更高的发明创造能力。

    第四,爱阅读的学生有更宽的视野。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代人说“人生苦短,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课本上的知识都是基础,手机里的信息杂乱无章、难辨优劣,学生通过读书可以系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吸收中外民族文化的营养,开阔文化视野,成长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将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更好地响应习主席号召,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

    第五,爱阅读的学生拥有更高的能力。唐晓杰在《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里说“能力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也不是教师所能教会的,而是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就可以更自由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知识丰富了,又反過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能力是创新性、开拓性人才的必备素质,是一个人终生受用的本领。我们的国家正在大踏步地发展,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人才吗?

    既然阅读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让我们大家都爱上阅读吧!如何爱上阅读,从悦读到阅读呢?

    首先,不要在阅读的大门外观望了,不做阅读的门外汉,要做阅读的当家人,耐得住寂寞,方享得了长久。一卷在手,从此无忧,“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来到浩瀚的书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成为悦读达人。樊登说《樊登读书》这个APP,没有开发更多的项目,比如聊天、小游戏等,他说,“就做一款纯粹的读书软件,不想占用大家更多的时间”,这句话说得特别好。的确,我们在手机上浪费掉的时间与日俱增,所以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享有读书的时间。

    其次,“书海无边,而人生有涯”,一些学生阅读的是文摘类的读物,阅读面狭窄,只是想摘抄一些句子用到作文之中,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的阅读过于功利化,不算阅读;还有一些学生阅读书籍单纯凭个人兴趣,无目的、不系统地看一些意义不大甚至有负作用的书籍,结果造成开卷无益;还有一些学生只喜欢阅读同龄人的作品,以获得情感上的寄托与共鸣,这种浅层次的阅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也不利于形成阅读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在手机上浏览大量新闻或者阅读网络小说,无效阅读多,阅读习惯差,很容易被手机其他消息打断思路,收效甚微,甚至没有效果,阅读的兴趣也被消磨殆尽。以上现象在生活中特别多,接下来我们找一些办法来应对:

    第1,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籍,让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去开展阅读;

    第2,做一个阅读计划,把整本书阅读合理分配在闲暇时间里;

    第3,读纸质书,不要读电子书,一方面杜绝信息干扰,另一方面保护视力;

    第4,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做记号,不读书,不做旁批,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

    第5,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与体会,有交流的阅读更有灵魂,也更持久。

    在这里我来说一说我带的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读《平凡的世界》的例子,《平凡的世界》有上、中、下三本,一个学期读完,我和学生一起做了详细的读书计划,首先把学生进行了分组,总共分了十个小组,每小组五人,选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组员讨论问题;其次每周拿出连续的两节课作为阅读课,每两周做一次读书交流,交流内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分享好词好句,第二阶段为分析人物形象,第三阶段为探讨作品主题;最后每位同学都写了一篇读后感,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点进行分析总结,选出最好的作品进行了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都颇有所得,很多同学在假期里接着读了路遥的其他作品,我想,孩子们还是热爱阅读的。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

    最后,读书方法分两种,一种精读,另一种略读。

    精读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把字字句句读明白,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融会贯通的理解水平,达到精读,一篇八百字作文自不在话下。苏轼曾言“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精思子自知”,书读厚了,才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着再把书读薄,书读薄了,才能“丰富智慧,下笔成文”。叶圣陶也曾言“像这样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最适合中学生的读书方法就是精读了,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细琢细磨的研读,经过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理解。

    略读的代表当属《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的陶渊明了,同时他也是悦读的典范,虽然这种方法不是最适合中学生的,但却是更适合遍览群书。鲁迅曾言“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高尔基也曾言“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有光明和有意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得越多越能发现读书的乐趣,我们对人类的贡献也越大,千年以来,唯有书籍生生不息地传递着人类文明。

    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我们充满喜悦地读书,汲取书中知识营养,传递人类的文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开设阅读课及推进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90427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