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范文

    魏志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无论从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也都越来越重视,从社会角度来看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前端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有利于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而从家庭角度来看,现在不比从前孩子多且对教育不太重视,很多家庭几代人就只围绕一棵独苗,对孩子的未来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视,这就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据此,通过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音乐审美在音乐教学当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了一些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音乐审美;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09

    一、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专业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专业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滞后,以下是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课程设置、发展方向跟不上教育需求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其实是一种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我国现阶段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仍然是偏重于对乐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就是培养具备幼儿教育实践的专业型人才,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相应的启蒙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专业的学生乐理知识与专业技能不需要过于高深,对于该专业来说只需要使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教学实践即可,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孩子去通过音乐教学体验情感获得快乐。

    (二)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

    学前音乐教育无论从教育对象或是教育目标而言都是与音乐专业有所区别的,它所培养的是具备有一定音乐专业知识的并且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并对音乐实践教学有一定把控能力的幼教人才。但往往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形成了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动力不足,学前音乐教育的学生在音乐专业素养方面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也不比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使得他们在课业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开展。

    (三)学习范围与实践岗位脱节

    我国目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专业还未有相对成熟的系列教材可使用,很多院校使用的都是依照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校本教材,教材的不统一使得音乐教学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偏差,比如在难易程度的掌控上或是在实践教学的融合上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导致学到的知识内容与实际教学无法有效衔接,使音乐课堂的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要求相对较高,只有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把适合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维,理解音乐艺术的展现形式。这对于他们今后在幼教工作实践当中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只有他们掌握并充分理解了音乐所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以正确的方向来积极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早期教育。具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应当以实际教材内容为主,适当进行教学拓展,确保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达到音乐审美的相应提升,教学方式应该尽可能地采取科学合理化方式,摒弃传统单一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通过多途径、多视角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理论与艺术技巧相结合的学习。

    (二)创设基于音乐审美的课堂氛围

    对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来说,课堂氛围尤为重要,课堂氛围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评定教学效果的有效依据之一。首先,在音乐课堂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课堂氛围有所把控,要把音乐审美融入课堂氛围当中去,通过一些优秀的、积极向上的、能够展现当代正能量的演奏、音乐、歌曲来为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把课堂教学基调奠定在音乐兴趣培养与审美情感的展现上,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示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审美动机,鉴赏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实际的表达,让学生在音乐互动中提升音乐审美的动力。其次,学前教育所针对的教育实施对象年龄小且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在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要确保生动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最初接触音乐的阶段需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要抓住这个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的欲望。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实践弹奏或演唱简单的曲子,让他们在具体操作中感受到音乐之美与音乐之乐,从而把这种学习的激情能够有相应的代入感,使今后在幼教工作当中更加具有热情度。一般情况下,在宽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会变得积极主动,通过舞台展示的方式与参加互动的体验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用心领会音乐的乐趣。

    (四)在教学课程上需要有选择性

    考虑到目前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和现实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要考虑进一步完善教学课程设计。首先,选择性主要体现在课程中需要给学生介绍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介绍著名的作曲家,介绍名曲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曲调流派等信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整体审美素质,更全面的提高教学目标。其次,教学中可以把音乐和舞蹈,以及绘画等元素融会贯通。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幼儿无法进行综合性的审美,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从幼儿的特点着手,需要顺水推舟式的教学,目的就是使用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来加深幼儿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力,提高审美观念。

    结束语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要培养幼儿表达心灵和心理感受的语言。对幼儿来说,音乐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能提高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幼儿的文化和音乐修养等。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模式,并发掘一切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种种因素,使孩子成长为具有良好音乐素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音乐的情感是建立在“意、境、情”三者基础上的,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所以,音乐教育对于激发幼儿的情感是艺术学科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吴南.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现状与对策[J].当代音乐,2017,(6):32-33.

    [2]吴玫.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7,(11):39-40.

    [3]石岩.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探索[J].长江丛刊,2017,(32).

    [4]高雅琴.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1.

    [5]陈嘉.基于音乐审美解析学前教育專业学生的素质研究[J].黄河之声,2016,(21).

    [6]崔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探究———基于音乐课程教学视角[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2):125-1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