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
范文

    潘朝彬

    摘要:所谓史料就是指人类历史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材料。科学、客观的史料可以帮助后人更为有效地了解此前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对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结果等形成深层次了解与认识。可以说史料就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支撑,如果缺乏史料,那么历史知识便会成为无根之木,历史教学也就难以有效开展,没有说服力。基于此,以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0-071

    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怎样将概括抽象的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落实的教学目标,怎样将教材中结论性的知识转化为细节性的历史情境,是当前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史料,有助于摆脱陈旧的历史说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造学习媒介,助力学生想象

    初中生想要学好历史知识,则需要将自己置身于相应历史时空当中,观察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态势,充分掌握历史人物的思想特征,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所存在的重要价值等。史料是强化历史时空联系的重要媒介,可以为学生历史学习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同时也有充足的教学代入感,很容易让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想象,更为真实地感知历史发展情况并了解历史的本质,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活跃的学习情境,加大对教材中的史料内容的应用,以此来保证学生更具代入感地融入历史事件当中,感知其发展并明确历史的本质,此种教学方法对降低历史学习难度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历史教材中存在诸多史料,包括图标和图片等史料充足,但却并不能说明教学可以完全利用教材开展教学工作,在历史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意引用史料的多样化。单纯的文字资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视觉疲劳的问题,如果同一种教学模式运用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史料学习的积极性,而单纯的图片资料则会导致学生眼花缭乱,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的形成。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史料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张弛有度,同时保障类型的多元化,互相印证,不能为使用史料而使用,而是需要积极地发挥出史料所具备的教化作用,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铺垫,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成效,为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对比探究材料,展现历史联系

    历史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基于史料展开纵向的对比研究,可以让学生发现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历史的时间轴,对历史发展背后的动力产生更加深刻的领悟。教师可将不同年代的史料并列演示,指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历史变化。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一课中,北宋“重文轻武”的政治现象是教学重点,但是很多學生都不能理解。针对这个难点,教师先展示课本第25页的《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让学生注意到当时有多个王朝并存。接着给出有关五代政权更替的时间表,告知学生这些开国君主均为掌握兵权的武将。通过这些关于五代十国政权的史料让学生理解,地方势力坐大、武将权力过重,是导致地方割据的主要原因。

    三、利用史料把学生带入时空隧道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重视史料的运用。在教学中利用史料去组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实际出发去分析历史现象。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利用史料,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可以使他们神入历史,理解当时人的行为及其环境,进而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历史知识去分析和理解史料的能力。这与当前我国实施的历史课程改革理念相符,也是让历史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一种实践探索与尝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导入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平淡无味的导入会让学生丧失兴趣。利用史料导入新课,能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去学习历史。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洋务运动》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了四个材料,反映了四种人眼中的李鸿章。材料一世界眼中: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材料二慈禧眼中:为“再造玄黄之人”。材料三梁启超眼中: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材料四国民眼中: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接着笔者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分别从世界、慈禧、梁启超、国民四个角度,分析得出以上结论的原因。通过史料展示、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提高了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通过讲授李鸿章等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在腐朽没落的晚清时期这批开明士大夫救国救民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基于史料开展教学,符合历史教学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教学旺盛的生命力。精选史料是运用史料前提,所选的史料内容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具有易教利学的特征。展示史料内容后,教师要在充分释义的基础上,围绕史料展开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海燕.略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32):110-111.

    [2]李新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45):141-142.

    [3]高星.刍议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34):73-7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