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英语中德育渗透的相关实践与对策 |
范文 | 谢梦娟 摘要:英语不只是一门简单的语言学科,它还具有深厚底蕴的思想文化。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标准,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小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197 英语课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文化学习的基础,对于外国文学文化的了解与底蕴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其基础上进行德育是很有必要的。而如何将其全方面地融入实际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加以探究,通过提升与改善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将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得小学生得以更加健康地发展。 一、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有很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作中,注入情感因素,从教学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如课本剧、配音、游戏、比赛和唱歌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和传递情感。例如在学习运用礼貌用语一课,教师创设学生需要帮助的情境,让学生用语言和神态表演出句型Thank you.”和“Youre welcome.”所表达的意思。这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小学阶段是思想的启蒙阶段,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心智不成熟,不懂得关心他人、感恩父母,学习上和生活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循循善诱地對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通过展示不同的精神文明内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关键内容,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知自我和了解他人,从而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在小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真实情境或通过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切实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意义。因此,活动与情感体验的巧妙结合,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互助的优秀品质。 二、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只关注知识传授,忽略德育 在许多教师心目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授知识”。导致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知识成了最重要的东西,而品德教育却被遗忘。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与传授,但教师只片面地传授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而忽略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将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形式单一 课本是英语知识目标的来源,可以直观展示出每节课的重点内容,但知识背后体现出的德育思想需要教师去研究并进行传授。虽然现代化教学不断进步,但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形成一种观念,认为课堂只是接受知识的地方。虽然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道德品质方面并未有明显改进。因此,教师进行充分备课,去挖掘教材中体现的德育思想,并展开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游戏、情境表演等,让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这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知识,同时也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师缺乏提高自身德育素养的意识 在大部分英语教师的心目中,德育只是语文老师的义务,这种想法固然是错误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不是教学的机器,而是传授知识、传递道德价值观的主体,只教书而不育人,就违背了教育的意义。 三、德育渗透的相关实践与对策 (一)深究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渗透了浓厚的德育知识,如家庭、国家、饮食、旅游、人际交往等。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感恩、爱国、保护环境、文明礼仪、尊重他人等多方面德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也提升道德素质。例如在低年级英语教材中,学生先接触的是“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内容。这些礼貌用语,都含有德育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时仔细分析教材,及时捕捉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二)精心组织课堂,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渗透德育 英语课堂是传授知识和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利用教材含有的德育因素,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如在教学多个环节中创设恰当的德育情境,结合竞赛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到英语知识和德育知识。再如学习“What doe she look like?”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猜明星(宋小宝)的游戏,利用幻灯片一点点展示任务特征,让学生们根据造型去猜测,通过这一活动,除了让学生学会重点句型,学生还可从中习得看事情要全面的道理。因此,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课上尽量采用“pair work、discussion”等形式,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认知自我并改正自我,给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德育素质。 (三)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师就是德育的实行者,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和鼓励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使用“please”一词;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用鼓励性语言“very good”或“come on”等词;对进步的学生,用“congratulation”;在老师需要学生帮忙时,记得对学生说“Thank you.”这些不经意的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乐于人、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高贵品质。 总而言之,对于品德的培养需要教师改变其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当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与榜样。除此之外,教师可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将德育融入其中,通过课堂上下结合并用的方式全面的引导与培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前更好的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杨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软件:电子版,2015(8):2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