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安全风险因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 |
范文 | 刘晴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安全风险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2019年8月-2020年3月本院的静脉药物输液总量、差错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静脉用药2160278例次,有545次发生错误,发生率为0.25‰,其中排药过程差错比例最高,为43.3%,其他依次为配置过程、给药途径不当、未同步标签、剂量、其他、医嘱录入错误。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最常见的差错类型包括排药过程、配置过程及给药途径不当,造成这几点差错的关键因素为未接受培训和存在着较少的工作年限,应在临床中依据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 【关键词】安全风险因素;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124-01 近几年,各大医院开始发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部门,其服务依据为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需由技术人员按照操作规程统一的发放、调配静脉药物,确保药物质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有着大量的工作内容,复杂工作及较多的工作人员,以至于差错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因此,现阶段临床开始关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发生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临床效果。此次我院围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安全风险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展开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2019年8月-2020年3月本院的静脉药物输液总量、差错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1名静脉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其中包括27名药剂人员、44名护理人员。 1.2 方法 收集同期配置输液数量和差错数量,并收集和分析资料,对收集日期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组成与分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危险因素,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给予患者调查访问,统计学分析结果和资料,得出针对性结论。 1.3 观察指标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疗差错原因,包括排药过程差错、配置过程、给药途径不当、未同步标签、剂量、其他、医嘱录入错误。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n(%)]描述,行x?检验;计量资料用()描述,行t检验;检验值P<0.05时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疗差错原因本研究静脉用药2160278例次,有545次发生错误,发生率为0.25‰,其中排药过程差错236例次比例最高为43.3%,其他依次为配置过程102例次、给药途径不当135例次、未同步标签、剂量53例次、其他14例次、医嘱录入错误4例次。 3 讨论 现阶段,很多大型医疗机构开始着重建设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医院各个部门静脉用药,用干净的环境、完善的设备、集中药品及人力资源替代传统模式,有利于节省医疗资源,规范药品管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但在存在优势的同时,还有着一定的弊端,高收益也会增加高风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存在着复杂的工作流程,需对每一个流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有效降低发生错误的概率,应通过创建质量管理体系,对潜在的不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对有效防范措施进行总结,降低药物配置差错,保证用药安全性。 本研究主要依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了解到影响静脉用药的主要风险包括微生物顆粒污染因素、药品因素、设备因素及自身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医护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防范意识,与此同时,对各种中心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对各项特殊药品的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加强调配医护人员的自身优势,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实现安全、高效的临床效果[1]。 有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医护人员因素,临床表现为不具备危险意识,且在工作过程中精神不集中。特别是面对大量病患时,紧缺专职医护人员,在面对繁忙工作时,无法应对,一般情况下,是向调配中心抽调病区护士,做好相应辅助工作,由于更换人员,很多医护人员均未接受严格培训,在操作项目时,还比较生疏,不具备工作经验,在配药时无法合理安全的用药、配药,无法分辨合理医嘱,在审方、排药、配置中无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不仅如此,很多医护人员没有责任心,不够谨慎,操作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违规行为。不定期开展全面训练,是结合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通过笔试、口试、现场提问等方式,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2]。比较其他护理人员,专职护士各方面能力均更强,在面对危险行为时,具备良好的察觉和调整能力,可降低错误发生率,保证开展安全有效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流程方面的风险因素为配药差错,护理人员未细心配置,或因存在设备问题导致标签打印错误,无法同步剂量,这些危险因素都会导致增加错误发生率,不仅如此,悬浮颗粒、微生物、药品因素等因素会对患者造成间接伤害,增加错误发生率。因此,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制度管理,强调应重点核对,要求每位医护人员细心、仔细核查护理工作。对防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卫生要做好准备,只在生物安全柜中调配细菌性药物,医护人员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监控环境设施,由专人负责对环境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维修,若有设备运行障碍,应及时上报[3]。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排药过程差错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疗差错中比例最高,为43.3%。 综上所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最常见的差错类型包括排药过程、配置过程及给药途径不当,应在临床中依据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霞,彭文斌.PDCA循环在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安全的应用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5):2397-2399. [2] 吴圣洁,万雪君,顾胜龙.奖励机制对减少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数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9,9(02):38-41. [3] 赵建群,靳会欣,崔丽贤,等.风险管理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抗菌药物中的应用[J].中南药学,2019,12(6):78-8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