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言学视角下“远”之研究 |
范文 | 唐晨 摘要:“旷远”和“悠远”作为“远”的派生词,分别代表了“开阔飘逸”和“闲适淡雅”两种“远”的审美境界,从时空维度上升到美学范畴,并延展在意义的各个层面。过去的研究将关注点主要放在对“远”审美价值的挖掘,却忽略了对“远”词汇本体的探索,无法系统还原出“远”的美学发展历程,也无法解释“远”不同美学风格出现的原因。通过辨析“旷远”和“悠远”在共时维度和历时维度中不同的语义层次,可以发现:以“开阔飘逸“为特征的”旷远“一词无论在时间义还是空间义方面,都要比以“闲适淡雅”为特征的“悠远”一词显得更加大气磅礴。这两种特征在美学范畴中又被高度提炼,形成了两种稳定的”远“的审美格调:一张一弛,一动一静。以此为基础,“旷远”和“悠远”也有适应现代语言环境下的新发展: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内涵也逐渐丰富,既有融合,又彼此独立,但是基本的美学精神没有本质的改变。由此可知,“远”的审美内涵经历了从具体时空义到抽象美学范畴的演变,并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但是仍然“形变神不变”。 关键词:远;旷远;悠远;语言学;同义词辨析;美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333 “旷远”和“悠远”皆为“远”的派生词,二者作为形容词都能放在名词前面起修饰的作用,有时候也可以用作名词,如“爱其旷远”或“爱其悠远”。尽管二者在结构上相差不大,但是意义上却有诸多不同“远”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它以道家文化为核心,追求一种自由洒脱的审美心态和“言不尽,意无穷”的审美境界,体现在诗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中。。尽管“远”的美学价值已经得到充分挖掘,但是对其语言学价值的探索却寥寥无几。 第一章 旷远”和“悠远”空间义辨析 “悠远”与“旷远”在空间义上相近,都可以用来形容山川湖泊开阔广远。但是不同的是,“旷远”在历时层面可以用来描述版图的辽阔无边,“悠远“只局限于对 山川,湖泊,河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另外,在侧重点方面,“旷远”突出的是一个“旷”字,用以表现意境的开阔通达;“悠远”注重突出“悠”字,表现出一种绵延深邃之感。因此在艺术风格方面,“旷远”展现出的是豪放派的一种酣畅淋漓之感,“悠远”传达出的是“婉约派”的一种细腻深情之意。 一、“空间义”历时层面辨析 “旷远”和“悠远”在在古代汉语中作形容词,常放在名词后面形成主谓结构,如“沙漠旷远”“交河悠远”,或有时活用为名词,如“爱其旷远”,因此结构上并无大的差异。但是在空间义层面却差异显著:“旷远”的使用范围比“悠远”更大,可以形容实际土地面积的大小,还可以形容高山沙漠等自然景物;而“悠远”一般只能和山川湖泊河流等景物搭配,表示时空距离的长短。不仅如此,“旷远”更倾向于选择比较大的意象,渲染一种“雄浑苍凉”感;“悠远”更倾向于选择比较小的意象,衬托一种古典的美感。即使都是选择同一个意象“山”,二者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旷远”更注重描写“山势”的巍峨险峻,“悠远”更注重描写“山峦”的绵延不绝。 二、“空间义”共时层面辨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悠远”与“旷远”在现代汉语中表”空间义”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用法也越来越灵活。“旷远”所描述的不仅只有山川河流和湖泊的广袤,更有高原蓝天和大地的苍茫;“悠远”所描述的也不只是绵延不绝的道路和山川,也有草原天地等开阔的景象。尽管如此,二者所传达的情感却各有侧重:“旷远”仍旧带有“豪迈”甚至“苍凉”之感;“悠远”则蕴含着“平淡”“闲适”之意 第二章 “悠远”和“旷远”时间义辨析 “旷远”和“悠远”在时间义上都可以表示年代的久远,在某种情况下常可以通用。细微差别在于“旷远”侧重于表现回首岁月无尽的沧桑感;“悠远”侧重于时间亘古不变的绵延感。 一、“时间义”历时层面辨析 “旷远”和“悠远”在古代汉语中作形容词,也常放在名词后面形成主谓结构,如:“长夜旷远”“世历悠远”。“旷远”有时也能够和“者”搭配,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如:“厥旷远者千有余载”;“悠远”和主语之间也会用“之”来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年代之悠远”。“旷远”作“时间”义晚于“空间”的用法,使用数量也比“空间”要少。最早见于汉代《史记》,颜师古注本的《二十五史》还有唐代的《佛经》,北宋的《史书》,元末编著的《二十五史》,以及清代的《经学历史》中也经常出现,常表示时间上历经数载,亘古久远。 二、“时间义”共时层面辨析 “悠远”与“旷远”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古汉语中一样,也是“悠远”的使用范围比“旷远”更广,不仅可以描述历史层面的时间维度,也可以描述个体生命层面的时间维度。“旷远”则只能与比较大维度的时间名词搭配,突出表现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浮沉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炼升华,使时间洪流冲洗下岁月的神秘和苍凉感得以进一步凸显间的限制,将范围延伸到人类,“悠远”与之相比,则少了一些宗教般的神秘色彩,多了一些回归现实的真实感和平淡感。 结语 “旷远”和“悠远”的不同主要集中在空间义,时间义,和美学范畴三大维度上面。在时间义方面,“悠远”和“旷远”没有太大的变化:“悠远”不仅可以描述历史层面的时间维度,还可以延伸到个体生命层面的时间维度,而“旷远”则只限于大的时间范畴。但是“旷远”在此基础上又能继续超越,突破时间的限制,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宋]郭熙.林泉高致[M].合肥:黄山书社,2016. [2]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现代汉语词典[M].第七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761-1615. [5]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成复旺.中国美学范畴辞典[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彭科技.中国古典美学距离观“远”之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8:1-81. [8]陈志刚.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清旷之美[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75-78. [9]李月英.东坡词的“旷”与禅宗[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報,2000,17(1):57-61. [10]郭守运.古典美学“远”范畴考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2):85-89. [11]朱立元,刘旭光,寇鹏程.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特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3-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