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实际出发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
范文 | 陈红莲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于初中生的教育思路也进行了转变,由传统的书本理论知识教育向实际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思路迈进,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学习积极心,提高学生成绩,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出发的教学思路,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初中地理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主动性;体验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358 学习的目的,并非单纯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呈现出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不足,主动性匮乏,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将从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入手,就如何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的初中生好奇心比较重,对于新奇的知识比较渴望。初中地理教学涉及国内国外的山川大河、气候环境、民俗风情,难易程度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比较适合。因此,相比于其他学科,初中生应该对地理课堂充满兴趣。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并不感兴趣,还有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非常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地理由于在中考中所占据的分数比例较小,且要学习的内容非常烦琐,知识点比较密集,加之现实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语言过于苍白,教学形式严肃刻板,教学素材选取不恰当,使得这些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没有想象中的高,学习积极性并不强。有的学生语数外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地理偏科,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不仅如此,即便是在地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死记硬背,并没有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欲望感及内在动机。这样一来,地理学习积极性和主動性欠缺,地理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多种策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性。 二、如何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对于学习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学习主动性弱,不单单是基于地理所占分数比例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理学习兴趣匮乏。对于地理的学习,笔者认为,应该开展体验式教学、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启发式教育、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同时也要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如此才能实现目的。下面,就这几个层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利用体验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性 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体验式教学一方面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具有针对性的体验式地理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同样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激发,做出更为积极的努力。《中国的行政区划》是初二地理教学的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是形成我国行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关键,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完本节内容后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对应的教材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正文简短枯燥,图表知识容量大,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本课通过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梳理,进一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取《奔跑吧,兄弟》作为整节课的主线,巧妙设计问题,优化探究方式,一步步分层次采用自主学习法、问题解决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把读图、记图、拼图、填图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堂课都处在活动的情境氛围中,帮助学生熟记各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轮廓及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巧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突破重点难点 由于地理这一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和整个宇宙,涉及的范围较广,研究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看不见也摸不到,很难理解所学知识,尤其是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更是摸不到头脑。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各种地图和地理模型辅助教学,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都是静态地反映地理事物,不能将事物的变化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有效的将静态的地理事物还原成动态变化的过程,更加形象的便于学生的学习,大大降低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网络平台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筛选,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编辑预习微课,并推送给学生进行学习。在“农业”一节的预习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编辑农业生产部门和主要农作物介绍的微课,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帮助其理解。课前预习微课的内容,主要是课前预习中比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这样,通过直观形象的视听动画,一方面可以使课前预习的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预习的效果。当然,并非每一节课都需要课前预习微课,这依据具体的地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而定。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问题意识的形成、质疑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当前阶段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同样要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更为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提出问题。事实上,这正是当前阶段我们推动素质教育事业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除此之外,还要通过有效的情景创设,让学生产生“想问”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学习行为提供更为强大的内生动力来源。 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首先要转变上课模式,使用启发教育,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教师要针对地理中需要背诵的部分加以归纳总结,方便学生知识点记忆,最后根据地理题目进行合理的整合,总结出一套解地理题目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英贤.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90. [2]冯娟.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237. [3]代桂运.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培训,2016(02):230. [4]周乔顺.论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S2):233-2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