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
范文 | 高林 摘要:体验式教学合理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有利于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巧设探究任务以开发探究潜能、小组合作探究以实现共同进步,进而更好地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062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才可以不断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将其合理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文章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将探究式教学合理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以期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进而更好地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具体学情和个体差异,设计科学性、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全体学生开展探究。例如,教师在开展《图片的处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部分班级春游照片展示给学生,在看到自己的照片后都会激动不已。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就相片拍摄的效果.不足进行讨论,然后提问: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軟件来处理相片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相片变得更加亮丽美观。在问题的诱导下,学生的探究兴趣被瞬间激发,有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开始谈到自己熟悉的Photoshop、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图片处理软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使他们踊跃参与课堂学习,进而顺利掌握了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二、参考翻转教学的课堂,巩固学生知识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外对知识进行学习,但是教学课程已经变成了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的场所,这种教学形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巨大的颠覆,教师和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课堂中宝贵的时间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处理,重视教学课程中的重点与难度,加深了解,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互联网+”环境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按照教学的实际状况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相应借鉴,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导学案例和教学视频,在上课以前为学生分配知识,让学生开展学习,并按照导向计划指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学习与自测练习,实现对知识的传播,而学生对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将问题交予课代表,然后课代表在整理以后再交给老师,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整,编制辅导方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讨论、合作处理难题,而小组中不能处理的问题,则交给教师来处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开拓,并为学生安排课堂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最后,对学习知识的难点进行梳理与总结,引导学生在课后采取有针对性的知识补救措施,对学习成果进行巩固。 三、巧设探究任务,开发探究潜能 任务是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探索活动是围绕任务展开的。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围绕任务展开探究,并以任务完成的效果来评价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设计探究任务,统筹兼顾探究任务的适度性,趣味性和目标性,以便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例如,教师在开展《设置对象的动画效果》课堂教学时,立足具体学情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以下任务:第一,要求学生为演示文稿的文本对象设置合理的进人效果。第二,要求学生调整文本对象播放顺序,学会将几个不同对象以连续的方式进行呈现。第三,要求学生为叠加在一起的图片设置播放顺序和进出效果。然后,预留充分时间给学生完成任务,并且全程跟踪,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点拨,以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 四、小组合作探究,实现共同进步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日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很显然能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结组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恰好可以很好地体现和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日益得到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深入推进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进而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在开展《主题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时,首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整体性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与制作一个主题网站。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共同合作,以得出解决方案。可以说,在小组合作中,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必然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可以更好地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而为初中信息技术带来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将其合理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顺利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会平等交流、合作,切实地发展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张煌.计算思维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途径浅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5):27-30. [2]史涛.基于三位一体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9):217. [3]余素华.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3):30-31. [4]高建君.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质量评价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90-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