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将分层教学法合理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途径探讨 |
范文 | 余广文 摘要:高中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是高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分组分层教学法,能够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从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内涵出发,就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将分组分层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法;教学效果;应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100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强调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确保所有学生的成绩都能够得到提高。分组分层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安排,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科学制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从教材知识的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低等主客观因素出发,综合分析,科学制定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对于后进生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置多个目标,指导学生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达到目标。对于优等生,教师则可以鼓励其自主学习,在高三复习阶段进行知识的整合深化,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这样合理的制定学习目标,充实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解决了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教师要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对教材知识进行分层研究与重难点归纳。 例如,教材内容《数列》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而难点则是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推递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来解决问题等更高阶的知识点。由于数列知识点较为基础,在高考中的考查也较为简单,因此教师可以先针对后进生与中等生,围绕知识重点开展教学。然后在掌握重点知识点的基础上,开展难点教学,鼓励后进生与中等生努力攻克难点,要求优等生充分掌握数列的重难点,并深入研究高考例题,做到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又例如导数与函数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制定不同的要求。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完成简单的练习。 如教学《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一课中的例1:求函数y=x2-2x+4的单调区间,例2:求函数f(x)=x3-3x2-9x-1的单调区间。例3:求函数f(x)=xeX的单调区间。通过大量的基础习题练习以强化知识基础,巩固解题技能。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其完成高考例题,以发挥数学思维,探索新颖题型。 二、在课前预习实施分层教学 在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工作之后,教师还需要在课前预习这一板块上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合理地实施课前分层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正式学习时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在时间并不充裕的高中数学课堂上取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让第三层次的学生预习课本中的基础概念、基础知识点、定理、关键方法等,并要求他们熟悉这些基础内容,做到课前心中有数。然后,教师可以让第二层次的学生在上一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尽可能掌握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新章节中的知识点。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该层次的学生主动探索该章节知识点的规律性,预习结束后进行自我总结。最后,教师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向外拓展,自主梳理知识点,将以往所学到的与所预习的新知识相连接,提出新问题,新看法等。通过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预习,可以有效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 三、针对各层次学生设置不同问题 由于高中学生在数学知识水平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 教师可以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课前提问上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这使得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中活跃思考,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而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认知水平。例如在进行《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一课的教学时,由于在数学必修二就已经学习过直线与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关于直线与圆的直角坐标系方程的问题。通过抛砖引玉,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直线与圆的直角坐标系方程转换为参数方程。又例如本课中的例3:直线过点a(1,3),且与向量(2,-4)共线。(1)写出该直线的参数方程,(2)求点P(-2,-1)到此直线的距离。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基础解题,然后進行讲解分析,再针对优等生,让其分析第(2)小题的多种解题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回答。最后,教师分析该题四种解题思路的优势与弊端,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参数方程。这样的提问设置不仅锻炼了优等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后进生与中等生提供了解题思路的参考。 四、课后作业分层 从数学教师的角度来说,其在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课堂上采取相应的分层教学策略,更应该将分层策略体现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对于优等生,应该强调创新创造,中等生和后进生则应该以巩固课堂知识为主。为了确保作业布置难度的合理性,满足分组分层教学的实际需求,可以将课后作业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相对简单,选做题以拓展知识为主,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完成必做题的同时,尝试去思考和解答选做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其课后作业的质量,保证学习效果。 结语 总之,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习难度较大,通过对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很好地符合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规律,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将其所具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师育智.尊重差异,以生为本——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127. [2]高彩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0(20):139-1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